首页 > 历史小说 > 老子 道德经 > 分节阅读 7

分节阅读 7(1/3)

目录

其实玄德的最根本性质就是一条:一切遂其自然,任由万物自由发展,而不去人为干涉,不谋求任何私利。

玄作为一,生二,再生三,于万物之产生和存在,其功劳当然非比寻常,但却仍然一切顺其自然,弗始、弗居、弗有、弗恃、弗宰等,此种品德确实是天下最可贵的。君王若能够具有这种品德,还会怕天下不治吗?

有许多人把玄德看成是道的品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老子之所以讲玄之德,而不论道之德,是因为在老子看来,"道之物,唯恍唯忽","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根本就不是一种确定的静态物体,何论其德?而玄却是"其上不攸,其下不忽"的静态存在物,因而也就当然存在着确定的品德。其实,玄作为"道生一"的直接产物,其"唯道是从"的品德,当然也就是道之品德的具体代表。}

第五十二章袭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尽);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有个始点,可以作为天下的母亲。既然知道了母亲,当然也就可由此点出发来了解她儿子的情况,然后再回头从它们的母亲这个源头顺藤摸瓜来把握、对待和处理一切事情,则就等于永远立足于不败之地了。

没有对外交流,没有外出的大门,则里面的东西终身都不会泄尽;而保持对外交流,还想保住里面的东西,这种做法则终身都不可能成功。能够见识到此类小事情的原理,就叫做明,而能够坚守柔弱,就叫做强。既能够利用事物的长处,又能够通过这种利用而明察其原理,从而不给自己留下隐患,就叫做袭常--在任何条件下都可立于不败之地之常。

注:兑,兑换交流。

-----

本章老子给我们指出了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方法:从源头把握,弄明白事情的原理,然后顺藤摸瓜,就可避免危险;再坚守柔弱,杜绝隐患,就可做到袭常--立于不败之地之常。}

第五十三章盗夸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就是把我算成有知者,走在大路上,我仍然对岔道存在畏惧。大路非常平坦,但人们却很喜欢走分解出的小岔道。

时光已逝去太多了,而田地仍异常荒芜,仓库也异常空虚。在这种大局面下,却仍然走自己的岔道:服饰华丽,身佩利剑,营养过剩而又占有大量财物,这就是所谓的盗夸--强盗奢夸行为,完全是与道相背而驰的行为!

注:他,岔道;除,音:住,逝去之意。

-----

老子在本章以民众喜好走小岔道为例,抨击统治者不管国库空虚和民众死活而只顾自己生活腐化、奢侈浪费的行为和品德,是走错了路线的盗夸行为和强盗品德,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五十四章修德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善于建立者,其所建不会被拔除,善于抱持者,其所抱不会滑脱,子孙也因此而绵绵不绝地祭祀他们。

善修其身,其品德才能真正优良;善修其家,其品德才会余荫子孙;善修其乡,其品德才会影响久长;善修其邦,其品德才能集众家之长;而善于修治天下,其品德才会超凡脱俗、博爱高尚。

以自身修治来了解修身,以自家的修治来了解修家,以自乡的修治来了解修乡,以自邦的修治来了解治邦,以天下的修治来了解修治天下;我是怎么知道如何修治天下的呢?就是通过这种办法。

-----

本章以能手的本领为例,指出和论述了君主只有善于修治身、家、乡、邦、天下,才会修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建立长久的影响力,才会得到子孙的爱戴。同时,也只有通过这种修治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治理天下的办法和策略而成为治邦高手。所以,实践出真知,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真知来源,因而也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