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老子 道德经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2/2)

目录

{天下落实了道,就可把军马用于耕田拉肥了;而天下没落实道,则郊野中耕田拉肥之马也都要变成军马了。

放纵欲望就是最大的罪过,贪心不足就是最深的祸根,贪得无厌则是自取其咎的源头。所以,能知足之满足,才是真正恒久的满足。

-----

老子认为天下无道大乱是由于君主放纵欲望、贪得无厌的结果,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君主要知足,能知足就会有持久的和平。所以,知足之足,就是具有永恒性的足,否则,就没有足的时候。老子希望君王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而自律,去贪平妄,树立良好品德,并由此而取得天下天平。}

第四十七章勤思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为明了天下事的缘由而足不出户,为明了天道运行规律而不看窗外。只重视感性的东西,则走得越远,明了的道理也就越少。因而圣人没有外出却可以知晓天下大事,许多东西没有见过却了解其情况,一切顺其自然却可以取得巨大成就。

-----

许多人把本章作为老子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证据,甚至认为老子提倡反科学的道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而这种错误观点的产生,与许多抄本把原作搞得面目全非也是分不开的。如把"不出于户,以知天下"抄成"不出户,知天下",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前者是为了思考原理而足不出户,后者则是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一切。所以,要感谢帛书本的出土,它使得老子的不白之冤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事实上,本章的主题很明显,就是提倡多动脑筋多思考,要有注重理性思维的品德,如此才可能知"天下"、晓"天道",才可能知道事情的缘由原理何在。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则永远也不可能知晓这些道理。而圣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知晓和成就天下大事的:"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天道"是不可能直观看出来的,而只能用脑子去看!}

第四十八章贵思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只知学习他人经验,则需要学习的东西只能是越来越多,而重视dú • lì的理性思维,凡事都要思索其规律从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见微知著、触类旁通,则需要作的事情当然就会越来越少。少了又少,最后也就只剩下一切都要顺从自然规律这一条了。

一切顺从自然规律办事,则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例如取天下,这永远都只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非强为之事,及其成为强为之事,就说明你的条件还不成熟自然从而不足以取得天下。

-----

本章承接四十七章,再次强调了dú • lì的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感性的、间接的"为学"当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直接的、理性的"为道",要以"为道"--认识客观规律为宗旨,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睹一知百,以致最后也就只剩下一条规律了: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而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一条规律,则天下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了。这是老子从另一个角度再次为我们具体阐述了如何"为无为"的思想。}

第四十九章圣德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圣人恒无自己的私心,而是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因而既能够善待那些能者,也能够善待那些非能者--这说明他本质善良;既相信那些有信用者,也相信那些信用不足者--这说明他本质守信。

所以,圣人在这世界上,公正无私、融洽和睦,整个天下在其心中都是浑然一体,百姓则皆如其之五官,圣人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

-----

本章论述了圣人的品德,而能公正无私、"为天下浑心"则是圣人的基本品质,所以,要想当一个好君主,这就是必须具备的品德。}第五十章不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经历了出生入死的战斗过程,能够顺利活下来的兵卒有三分之一,不幸死去的兵卒也有三分之一,而最后能够死里逃生、逃脱险境的兵卒还有三分之一。其原因何在呢?就是依靠自己坚强的求生欲望、毅力和努力,他们才得以活了下来。

曾听说那些善于保护自己的人,在山陵地行走不回避犀牛和老虎等猛兽,在战斗之中不会被敌人刀兵所伤:犀牛无法撞到他,老虎无法抓到他,敌兵无法砍到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总是首先立足于不死之地的缘故。

-----

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求生奋进的信心,这是成功的基础。同时,处事必须未雨绸缪,首先立足于不败不死之地,或者说,先确保回避了风险,然后再图谋其事,这就是百战百胜的秘诀。这一点特别适用于作战等高风险行业的运筹操作。所以,"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这就是从事高风险行业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从事者应有的品德。}

第五十一章德育万物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

{道生成物体而德养育物体,万物有了形状,则万物本身当然也就产生了,因而万物不但尊敬道而且也重视德。只是这种对道的尊敬和对德的重视,并不是谁封赏的结果,而是纯属自然现象。

道,生成万物,养育万物,但遂其自然成长,容其或正或邪,任其自行繁衍或绝灭。自己的产品并不自己占有,不仗恃生养之功,不干涉、不主宰其命运,一切任其自然,这就是所谓的玄德。

-----

老子在本章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万物内在的品德或内因是养育和决定着万物成长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道生之而德畜之",而这也就是万物重视德的根本原因。然后,他又以道为例而再次论述了何谓玄德。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