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篇(34)(1/2)
是非成败转头空
春去秋来,又过了五年。这五年,赵孝成王也没享受到和平。
北方与燕国、匈奴,纠缠不清。
国内,也是一团糟。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反击燕国之战、北破匈奴之战,常年的征战,让赵国国力一空。秦国见状,趁火打劫,消耗了赵国刚有起色的力量。
当然呢?
此时的秦国也换了国君。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甍,其子安阳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成为国君,只能说命运不济,在位三天就死了。
秦昭襄王前太子秦悼太子,死于长平之战前。安阳君身为秦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顺理成章成为了秦国的太子。可,令他没想到,秦昭襄王太能活了,且爱折腾。不仅又活了十五年,还打韩国三年,与赵国打了两场举世惊骇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
秦孝成王好不易熬到了秦昭襄王甍,自己却当了三天秦王,也跟着死了。
只能说,一切都是命。
五天不到,秦国换了三位国君: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此时的秦国国君,是秦庄襄王,于公元前251年继位。
这里值得提的一点,秦庄襄王是秦昭襄王最不受疼爱的孙子,安国君最不喜欢的儿子,所以才在赵国为质。邯郸之战时,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他还有一个在邯郸出生的儿子: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邯郸之战时,秦始皇出生,秦庄襄王逃回秦国。当秦昭襄王攻伐赵国邯郸,赵孝成王扬言要他断子绝孙。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意外,秦庄襄王、秦始皇被赵孝成王杀了,又会如何?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秦庄襄王继位后,趁着诸侯都在忙,干了几件大事:
1、国内:
a、大赦天下,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
b、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
c、赵姬和秦始皇(九岁)被送回秦国。
2、国外:
a、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
b、蚕食三晋。
名将蒙骜高调出场。伐韩,韩国被迫割让成皋、巩等地。秦国的地界延伸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伐赵,夺取了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伐魏,攻取了魏国的高都和汲。
那么,秦国咄咄逼人,蚕食三晋。赵孝成王,又会怎么办?
1、赵孝成王与燕王喜议和,并交换土地。
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给燕国;燕国把葛城、武阳、平舒给赵国。
2、合纵诸侯攻秦。
此时,诸侯合纵攻秦,打了两次。
公孙衍合纵六国(韩、赵、魏、燕、楚、义渠)攻秦;
孟尝君田文合纵三国(齐、韩、魏)攻秦。
那么,这一次合纵攻秦是谁呢?
答案:信陵君公子无忌。
秦国的咄咄逼人,伐韩、伐赵、伐魏,蚕食三晋的疆土。
三晋,不能单独抗秦,只能抱团取暖。信陵君站了出来,合纵诸侯抗秦。
那么,为什么是信陵君合纵伐秦?
只能说明一点:威望。
也可以说,信陵君的为人,深得诸侯信任。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合纵五国(韩、赵、魏、燕、楚)五国攻秦,并取得重大的成果:击败蒙骜,抵达函谷关。秦国闭关不出。
后面还有庞暖合纵攻秦,这里就不说了。
这也是赵孝成王最后取得的一次伐秦胜利。
可惜,天不假年!赵孝成王,还是迎来了生命的终点。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甍,赵国太子春平君远在秦国,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
也可以说赵孝成王成为时代结束,赵悼襄王时代开启。
身为君主,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两个字:江山。
那么,赵孝成王弥留之际,会想到什么?
是祖辈、父辈征战诸侯的雄风,还是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或者是助他守住基业的名臣悍将,或许还有为他而死的马服子赵括。
无论他有多不舍,终究还是要闭上双眼,去见先祖。
赵孝成王死后,赵国历经二世赵悼襄王、赵王迁,最终被秦始皇所灭,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么,赵孝成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公元前265年,赵孝成王继位的时候,还没立冠。按照赵威后去世的时候,才三十岁出头。也可以说,赵孝成王继位时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最多不超过十八岁。
因为赵孝成王未成年,所以才有了赵威后主政。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在位21年就去世了。他的年龄,不超过四十岁,有可能才三十五岁左右。
他的前半生,见证了赵惠文王征战诸侯的雄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