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 25 章(1/3)
在织造局里当幼匠,轻松确实是轻松,就是有些无聊。
杨温他们织造的锦缎贵重得很,轻易不敢让幼匠上手。据说是得在旁边学上个两三年,把技艺烂熟于心之后,又碰见不那么贵重的布匹时,才敢让幼匠上机试试手。
至于在此之前,如何避免光看不练纸上谈兵的危害?在家多练习罢!
第二次入局应役开始了。
杨绦依旧是站在一旁干看着,不能乱跑动,他的活动范围只在第九织房,以及外面屋檐下和院子里。
不过在杨绦这具十二岁壳子之下的芯子,早已不是脚底长毛站不住的毛头小子了。即便无所事事干看着,他也能安下心来,在赵竟和钱勤等人不时的大方指点之下,尽力偷师学艺。
此外,杨绦也像以前一样,眼勤、脚勤、手勤。但凡见到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都会前去跑腿搭手,工匠们不忙时他还去给人捏个肩、捶个背。
嘴巴也殷勤,见着人了就笑容爽朗地打招呼,好听话那是张口就来。
如此一来,本就因织条纹浮纹布这事,而和杨绦亲近起来的同班赵竟、钱勤和周光仙,如今是越来越和他亲近了。
几人真是把勤快、嘴甜又好学的杨绦,当成自家亲的子侄在带教了!直叹自家儿子,怎么就不像杨绦一样呢?
不仅如此,除了同班的这几个工匠,之后杨绦又把他的交际圈,从同班工匠扩展到了相邻织机的几班工匠。
因为那几班工匠之中,都没有幼匠,杨绦就时不时地去搭把手,或者帮忙跑跑腿,自然而然地就与他们说上话了。
管工杨志成因为上次落枕被杨绦捏肩捶背,又得知他有两个读书人兄弟,之后就看杨绦这幼匠越来越顺眼了:看他勤快地跑来跑去帮忙,学艺也没耽搁,说起来也都头头是道,可见是个勤快机灵的好幼匠。
可见哪怕幼匠在织造局里无所事事,杨绦也能没事找事做,让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
不管是偷师学艺,还是结交人脉,都属于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经营,有朝一日终将能收到好处。
……
杨绦和杨温一道,刚一到家,就听老爷子说起袁氏布店的老板袁宁,中午时来找过他。
主要是为了那条纹浮纹布布卖得很好,过来催着他交货。
这事既在杨绦意料之中,又出乎他意料之外。
条纹浮纹布,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好看又体面、耐脏又耐穿还平价,这些优点转化为了卖点,自然就会带动布匹的销售。
意料之外的是,杨绦没想到会卖的这么好,都让人家袁老板上门来催货了。
杭州这里,如今在市场上流通的布匹,惯例是四尺宽、四丈长,也就是宽约一米三、长约十三米。
所以别看当时那个婶子一次就买走一整匹布,其实大多数人买布都是三五几尺的,一匹布得卖上三五几个人不等,才能卖完。
七匹布,竟三天就卖完了?就算还剩下些用来应急的,也该是所剩无几。
“爹,陪我去一趟王织匠和赵伯父家。这会儿天还没黑,应该能在宵禁前赶回来。”杨绦也顾不得坐下歇会儿,喊了杨温就欲往外走。
杨温屁股才刚落座,就要被儿子喊走,瓮声瓮气的不乐意:“做什么?都要吃晚饭了,这时候出去。”
没等杨绦多说,老爷子就开口了:“袁老板都亲自来催了,老二当然是去收布回来,给尽快送去啊!这天要黑了,难不成让老二一人去抱着布匹回来?万一被抢了呢?你跟着去走一趟!”
在银钱面前,李桃花也贤惠了一回,温声劝道:“孩他爹,你快一起去,到时我把你和老二的饭给温在灶上,会有热菜热饭给你吃的。快去快去,肚子可以饿一饿,这赚钱的事儿可不能耽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