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 24 章(1/4)
有本地人李绒在前带路,很快就找到了赵竟和钱勤家里去,两家就住在李陈坊中。
听完杨绦的来意,又听李绒说了要如何织之后,都愿意改织条纹浮纹布。
“绦小子,伯父就知道你是个聪慧小子,竟能想到这主意!你尽管放一百二十个心,这等好事你都能想到带上伯父一个,伯父我也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好心,必然按时按质的、给你把那布织出来!”
杨绦又叮嘱:“尽量别让旁人家,把这织法学去了……”
“绦小子你且放心,伯父知道其中厉害,必不会把织法泄露出去半句的!”
杨绦明白,这条纹浮纹布的织法,恐怕守得住一时守不住一世,早晚都会被山寨去的。他再想独自吃肉,也杜绝不了旁人来偷汤喝,能守住一时就守一时罢。
最好的情况就是,他能一直保持走在前端,及时改换新花样,让山寨者只能在屁股后面跟风。这样他赚到的钱还是最多的。
杨绦付给赵竟和钱勤各半两银子的订金,他们也答应点灯熬油把织机上未织完的布匹给织完,然后就立马开始织他的条纹浮纹布。
这之后,杨绦和李绒两人,又找到挽花匠周光仙家。
果然,他家正在织一匹‘春花满园’的锦缎,方才织了小半匹,一时半会儿腾不开手。
“绦小子,你有好事了能想到周伯父,伯父很高兴,不过你看伯父这儿确实腾不开手,不能织你那布了。”
织一匹原胚布去卖,在九百文到一千文钱之间。织一匹条纹浮纹布,杨绦付一千一百五十文钱,虽加了‘条纹’浮纹花样,却几乎不费事、不费工,这可不就是好事吗?
“无碍,周伯父您正织着的锦缎极为贵重,小子明白的。”
三家都走完了,确定是要再找一家工匠的了。
之后李绒带着杨绦,顺路就找了一家王姓织匠。正是在杨家之前请李仙工打造织机的那家,他们进门时,正巧王家人在把新织机往屋里抬。
王织匠请了李仙工打造织机,当然去过李家,自然也认识李绒。
两人被请进堂屋坐下,李绒先是简单几句介绍了杨绦,然后说明来意。
王织匠很愿意织杨绦那布,“李大姑娘来说,老王我当然深信不疑,我们两家来往多年,你难道还会骗我老王不成?我很愿意织这布,刚好今儿新织机到家了,家中有了两架织机,每月织出两匹布绰绰有余!”
就如王织匠所言,王家和李家相交多年,是再靠谱不过的一家人,不然李绒也不会带杨绦过来。
王织匠的媳妇很高兴,同样织一匹布却能多得一两百文钱,谁会不高兴?
王家婶子热情地招呼着李绒和杨绦:“李大姑娘心好啊,有好事时也想着我家,来来来,杨小哥儿,你们都吃块炒米糕!自家炒了米花做的,喷香喷香!”
“王家婶子您太客气了。”杨绦客气地拿了一小块炒米糕来吃,“果然喷香喷香!”
李绒则在一旁,同王织匠讲解条纹浮纹布要如何织,“织起来是极简单的,不费事也不费工……”
两人坐了片刻,就和王织匠说定了。
杨绦一样付了半两银子做订金。
回去的路上,杨绦把剩下的半两银子付给李绒:“绒姐,你也别推辞。俗话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绒姐你就收下订金吧。绒姐你放下先前织惯了的布匹,改织小弟的布,也是担了风险的。”
李绒从八岁起就开始一手操持家中内外琐事,脾性依旧傲气,但却极少使小性子。
可这会儿,她顺了自己的喜好,狠狠睨一眼杨绦,劈手夺过半两银子的订金。“那就给我罢!我何时说了不收你订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