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1/2)
心得,愈谈愈想抽。
甲提议说:“抽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干脆直接去请示师父,看能不能
抽。”
乙非常同意,问道:“由谁去问呢?”
“师父很强调个别教导,我们轮流去问好了。”甲说。
甲去请教师父,不久之后,微笑着走出禅堂对乙说:“轮到你了。”
乙走进师父房里,接着传来师父怒斥和拳打脚踢的声音,乙鼻青眼肿地爬出来,却
看见甲正在悠闲地抽烟。他无比惊讶地说:“你怎么敢在这里抽烟?我刚刚去问帅父的
时候,他非常生气,几乎把我打死了。”
甲说:“你怎么问的?”
乙说:“我问师父:‘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父立刻就生气了,你是怎
么说的,师父怎么准你抽烟?”
甲得意地说:“我问师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师父听了很高兴,说:
‘当然可以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说明了同样的一件事,如果转一个弯来看,烦恼就是菩提。
狐狸和兔子
有一个禅宗的故事这样说,一位禅师与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
“依据古代的传说,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逃掉狐狸,这一只也可以。”师父说。
“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
“但兔子将可避开狐狸!”师父仍然坚持己见。
“师父,您为什么如此肯定呢?”
“因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餐,兔子是在逃命!”师父说。
可叹息的是,大部分的人过日子就像狐狸追兔子,以致到了中年筋疲力竭就放弃自
己的晚餐,纵使有些人追到了晚餐,也会觉得花那么大的代价才追到一只兔子而感到懊
丧。修行者的态度应该不是狐狸追兔子,而是兔子逃命,只有投人全副身心,向前奔跃,
否则一个不留神,就会丧命狐口了。
在生命的“点”和“点”间,快如迅雷,没有一点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
兔于奔越逃命一样,我每想起这个禅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
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风铃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
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
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
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
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
了声音。
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
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
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
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
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
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眠床下的番薯
tái • wān人自称“番薯仔”,那是因为番薯在农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番薯叶子叫作过沟菜,非常甜姜,带着微微苦甘味,是一年四季不缺的。
番薯的吃法,在乡下可以写成一本食谱,番薯饼、番薯糕、番薯糖、番薯汤、烤番
薯、烃番薯,炸番薯,焊番薯……可以写一大串,对了,还有番薯稀饭!
番薯收成的时节,我是印象深刻的,父亲会把番薯堆满在整个眠床底下,所以,每
天我们都会在番薯的香气中睡去,又在番薯的味道中醒来。
番薯的发芽是很快的,有时候会穿过木板床的缝隙伸出头来,我有时用一条铁丝把
那些芽牵到窗外,它也就那样地蔓生起来。
那么有生命力的番薯,有时让我感觉就是自己的化身,也是农民子弟的象征,我就
鼓励自己:要像番薯一样充满生命力,向窗外有光的地方蔓生。
我到现在还记得番薯开花的情景,土地一片白色的小喇叭,那样纯净、那样素朴、
那样美,想着的时候,就好像闻到了整片土地的芳香。
太子龙与中国强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可以买一年一套的新衣服,到了年底,几乎每天都会
嗅到新衣服那种棉香了。
布鞋也是一年只买一次,穿到破了,只好赤脚去上学,期待新年赶紧到。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买的卡其制服叫作“太子龙”,布鞋的牌子是“中国强”。
新衣、新鞋买回来,舍不得马上穿,要抱着一起睡觉很多天,每天都很开心。
盼呀盼的,新年终于到了。
我把新衣服、新鞋子穿起来,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笔挺,可以出去让这世界的人看看
了!也因为是过年,新衣的口袋里总像装满了欢乐,怎么掏出来用,也用不完。
但是,穿新衣的时候我会想到,一个人穿新衣确实快乐得像太子,怪不得新衣叫
“太子龙”。
我又会想到:中国如果真像球鞋的名字那样强起来,我们就可以常常穿新鞋了!
胃散
妈妈打电话来,叫我下次回去时再买两罐大的胃散回家,因为上回我买的胃散已经
吃完了。
“怎么会呢?我不是才买回去没多久吗?”
妈妈说:“因为那些囡仔都爱吃胃散,平时都吃着玩,很快就吃完了。”
听妈妈讲起,我们小时候也喜欢吃胃散,一人吃一两匙,胃散没两天就吃完了。
大约是三十年前,tái • wān乡下医药不发达,因此家家都在墙上挂一个大药包,里面就
有绿瓶子的胃散,葫芦形状。那时大概是没东西吃的缘故,总觉得胃散的味道很好,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