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4/4)
根据大本营的决定,各个方面军都作好进行决战的准备。规定菲律宾地区为“捷一号作战”;tái • wān、琉球群岛为“捷二号作战”;日本本土为“捷三号作战”;千岛、库页岛等地为“捷四号作战”。
8月4日,日本联合舰队得到大本营的指示,要在菲律宾方向作战,在决定性的海战中打垮敌人。为此,要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巴洛德两机场为第一和第二航空队准备基地。水面舰艇的兵力是:第一机动舰队配置7艘航空母舰,第二舰队拥有5艘战列舰和11艘重型巡洋舰,第五舰队有3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空军由第四军担任菲律宾防务。陆军建立第三十五军,以保卫菲律宾群岛南部,该军属第十四方面军统辖。以这些兵力准备迎击美军的进攻。
这时,美军在太平洋上已拥有海空军优势,可以任意选择进攻目标。但由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没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总司令,陆军上将麦克阿瑟和海军上将尼米兹意见不一,各有主张。前者要迅速占领菲律宾,以实现他在1942年春天离开菲律宾时许下的诺言:“我还要回来!”后者认为在棉兰老取得空军基地之后,孤立吕宋,进攻tái • wān和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这样会缩短战争的进程。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厄内斯特·金各支一派,都为自己的部下撑腰,僵持不下。最后,罗斯福总统只好亲自出面协调,于1944年7月底跑到珍珠港,召集这两位将军开会,希望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会上,麦克阿瑟向罗斯福力陈占领菲律宾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这位总统也表示信服。虽然这次会议没有作出具体决定,但从以后的事实看来,尼米兹显然是作了让步。
日、美双方之所以都把菲律宾作为决战的首要战场,主要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菲律宾群岛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离亚洲大陆约500海里,在tái • wān以南230海里。它从棉兰老岛起向北延伸,通过比萨扬到最大、最重要的岛屿吕宋,共长1150英里。只有11个岛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英里,其中棉兰老和吕宋两岛占陆地总面积的2/3以上。莱特是菲律宾群岛的心脏,它的海湾宽广,是招引海上进攻的好地方。特别重要的是,菲律宾是防卫日本本土的最重要的屏障。
1944年8月,尼米兹命令美国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从南太平洋北上,接替斯普鲁恩斯指挥中太平洋舰队,并计划参加即将到来的对菲律宾的进攻。为了给进攻菲律宾的部队准备前进基地和后方供应基地,哈尔西的部队要在1944年9月15日拿下加罗林群岛西部的帛琉群岛,以及帛琉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的犹里蒂珊瑚岛。此外,哈尔西还要支援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于9月15日攻入摩罗泰,然后再向菲律宾南部和中部进军。
9月初,美国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在他的旗舰“新泽”号上与第三十八突击队会师,并开始对菲律宾中部进行空袭,以便对即将进行的进攻摩罗泰岛和佩列流岛给予战略支援。空袭结果令人振奋,美第三十八突击队以损失8架飞机和10名驾驶员的代价,击毁日机约200架,炸沉货船12艘、油船1艘。哈尔西从这次空袭中得出结论,菲律宾中部日军防御空虚,因而他急电尼米兹,建议麦克阿瑟尽可能早日进攻莱特。尼米兹把这个决议转交当时正在魁北克开会的美国参谋长们。他们在征得麦克阿瑟同意之后,就命令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联合起来,于10月20日向莱特发动进攻。
首先,美国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协同一致,于9月15日对日军控制的两个岛屿摩罗泰和佩列流发动突然袭击。西南太平洋的第七两栖作战部队越过了重兵防守的哈马里拉岛,运载28万名部队,一举攻下了摩罗泰岛。岛上日本守军几百人仓皇逃入山中。美军工程兵很快就在摩罗泰修建好两个轰炸机场和一条战斗机跑道。
进攻4公里长的佩列流岛的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岛上日军约1万人,一半是精锐部队,并且贯彻了日本大本营的最新指示,采用纵深防御,负隅顽抗。美军伤亡1万人,直到1945年2月才完全肃清了岛上的残敌。
9月间,美军还占领了附近的小岛安戈尔和东北部的犹里蒂岛。这两个小岛也作为空军基地和后勤基地,为进攻莱特提供了方便。
对菲律宾群岛的空袭是从10月份开始的。美国第三舰队的任务是打击菲律宾的北翼。10日空袭琉球群岛,11日袭击吕宋机场,12日开始,连续3天轰炸tái • wān。据累计,在9、10月间,第三舰队在一系列的空袭中,炸毁日机1200架以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