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税款之谜(2/2)
林时恭开口附和道,“严大人所言甚是,理清失窃案的来龙去脉,追回税款,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
“林老弟,你有什么想法?”顾成勋问道。
“依我个人来看,税款重量不轻,若真是窃贼所为,那么窃贼与失窃地点的距离应该不远,其次,税款的失窃或非偶然,个人觉得也许跟税款的来路有关,比方说某家某户对官府缴税意见不满,故此以非常之道盗劫税款,我建议从这两方面入手调查。”
议事厅里众人十分敬佩地看着林时恭。
“这是个好方向。”杨左勤不禁赞叹道,“看来林老弟名副其实,果然是断案高手,难怪陆善州、钱士完和朱国盛都如此看重你。”
“过奖了。”
“行吧,那就这样,我们几个人分成两队。”顾成勋起身说道,“一队沿着失窃地点调查,一队追查税款来历,这样没有意见吧?”
顾成勋或许是饿得无法忍耐,很快给出了调查方向,随后他便匆匆出门去了,别人以为他急着去调查,事实上他是吃饭去了。
其他官员分队进行调查,林时恭也没有闲着,他到县衙的文书库里翻查税款的来路,跟他在一起的还有王默。
“王大人也怀疑税款的来路?”在文书库里遇到了王默,林时恭不禁问道。
“不是怀疑,事实上我对税款是一无所知。”王默无奈哀叹。
林时恭眉头微蹙,“王大人你身为知州,怎会不知税款来路呢?”
万历初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所有税款皆由道、府、州、县各级官府进行结算,熟知这段历史的林时恭认为,王默身为知州,没道理不知道税款的来路。
王默语气喟然地解释了一番,林时恭这才得知对税款一无所知的原因。
原来历经万历三大征的国库,已经是空虚殆尽,为了应付财政危机,朝廷不得已施行加税,盐税、粮税、茶税、矿税加重,甚至在原本国税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私税,由皇帝亲派宦官进行课税。
这类官宦的名衔,就叫做税监使,由于是皇帝亲派的,这些税监使的权力高于地方官员,有时还插手地方税务,部分宦官甚至变本加厉,直接掌管地方税务,高唐州便是被宦官干涉税务的例子。
林时恭为王默的遭遇感到同情,不由地问道,“这件事你刚才怎么没说?”
“哎,你以为我上疏朝廷是为了什么?那个税监使的背后是有人的,我不能顶撞他们,只好借失窃的税款要求朝廷插手,才能对那些无法无天的宦官进行压制。”
林时恭眉根一挑,“你的意思是,税款失窃是宦官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