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1/1)
两件事情,一就是极力肃清其父赵佶的影响,二就是加速培养自己的班底。宰执大臣与三衙统帅好换,可带兵大将却不能轻动。因此,他一面拉拢旧臣,一面栽培年轻一辈武官。恰巧,自己也在其中。不过坦白说,跟姚平仲、折彦质、刘光世等人比起来,自己的分量还是太轻。不过这样也好,分量不足,也就没人关注,少了许多麻烦。
“若果真如三叔所言,那我倒应该更加勤勉用心了。”徐卫笑道。
“不错!官家对徐家如此器重,凡徐家子弟都应该铭刻五内,粉身以报!”徐绍说这话时,情绪有些许激动。甚至双手紧握,挥舞着拳头。徐卫连声应允,表现得比他更激动,心下却是不以为然。又说一阵,徐绍再三嘱咐他回去做好应变准备,一切安等消息。
靖康元年十月,宋金战局仍陷于胶着之中。太原城下,金军尸体堆积如山。上次南侵,城中止有数千之兵,装备不济,粮草不足,尚且坚守大半年。如今种师中亲自坐镇太原,兵力大增,且器械更加精良。女真人时常每隔一两日便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城,把能用的战术全部用上,太原仍旧矗立不倒。
种师中自然不会安于固守,十月初二,在金军锐气已失的情况下,他派出精兵夜劫金营,虽只斩首两百余级,却极大的震动了对方军心。一时间,金军战将纷纷请求再度祭出“锁城法”长期围困。并说,上次南下,是在十一月进兵,待到次年五六月气候炎热时必须回去避暑,然此番提前南下,困他八个月不是问题。待八个月后,便是铜墙铁壁,也会化作汤水!
金西路军统帅粘罕大怒,严厉斥责战将们的懈怠怯战,催动三军,极力攻城。此次南下,早有计议,必须打通西路,一来阻宋帝西逃,二来与东路会师。太原若不能克,一切都是空谈!
相比之下,真定的情况却比太原恶劣得多。其兵力本就不足,去年更遭到金军重创,如今斡离不亲自押阵,城中已是人心浮动,军心涣散。恰在此时,宋廷执宰们“精心”谋划,赵官家御笔亲批的青沧两州援军分别赶到。
本来,真定苦苦支撑,有援兵赶到,宋军士气应该为之一振才是。可高兴的,却是女真人。他们自出燕云以来,游走了大宋河北地区,每每碰壁,到处都在坚壁清野,固守不出。如今居然有人主动送到刀口上来,叫他们如何不喜?
沧州援兵近四万人,行至栾城县郊外时,被以逸待劳的金军击溃。半天时间不到,几万人的部队全线溃败,金精骑掩杀,宋军伏尸数十里,损失极为惨重。且战后清点,愣是没发现几具军官尸体。这个战果,连斡离不自己闻讯后也感觉匪夷所思,问领军的万夫长,你确定宋军有好几万人?你部也不过六七千而已。得到肯定答复后,斡离不大喜过望,问郭药师说,“宋百六十年国柞将尽乎?”郭极力鼓动他不要纠缠于真定,不要计较一城一地,应该趋军直扑黄河,进逼东京才是正道!
斡离不颇为心动,还未最后决定时,一盆凉水兜头泼下。
十月初十,宋青州援兵赶到真府治下获鹿县擒禄岭。占据获鹿的金军受到大败沧州援兵的鼓舞,出城迎战。于擒禄岭被宋军三阵杀败,据逃回真定的士卒所说,宋军阵容严谨,强冲不散。且多强弓巨弩,威力无比。金军骑兵战马被射死者,十有六七,因此败北。
斡离不震怒,派遣银术可之弟拔离速率精兵八千前往破之。宋军背水结寨,示以死战之意。拔离速见其军容整齐,调配得当,不敢冒然进攻。遂重战获鹿,并请求二太子再派兵助战。
斡离不从其言,加派骑兵三千往战。十月十七,宋金两军展开血战,至第二日,仍不分胜负,尸横遍野,河水尽赤。这让习惯于见证宋军大溃败的女真人十分震惊,至十八日正午,宋军一部率先逃遁。拔离速迅速抓住战机,亲率数百猛士追击,宋军死伤两万余,终于不支。
祸不单行,就在青沧援兵被歼后不到五天,河北重镇真定终告陷落。金军入城,恼怒军民坚持抵抗,派士卒四面推进,凡遇青壮年男子,不问原由,尽数斩杀。后见收效不大,便尽出真定之男,赶到城外,或溺毙,或坑杀,死难者达数万之众!
消息传回东京,朝廷震动!赵桓惊慌失措,极力封锁消息,不使民间得知。又召集宰执大臣商议对策。可如此惨痛的失败,和开国以来未有之血案,便得大宋的柱国之臣们震惊得无以复加。待回过神来,耿南仲唐恪等辈猝起向李纲徐处仁为代表的主战派发难,指责他们“专主战议,丧师废财”,且不懂军事,瞎参谋乱指挥,建议官家罢去相位,撵出东京!并尽快派遣使臣向金国求和,并向金军统帅通报处理主战派大臣的情况,并割让三镇之地,请女真罢兵。如若不然,大宋一百六十六年基业危在旦夕!
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
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这句民间俗语,正道出真定太原二府的繁华昌盛。可如今的真定,却已经成为一座鬼城。自去岁金军南侵,围攻真定以来,军民团结一致,齐心抵抗。这让女真人十分恼火,因此破城之日,大开杀戒,城中青壮年男子几乎被斩尽杀绝。留下的老弱妇孺,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旧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被金军驱赶出城,掩埋遇难军民的尸首。看到自己的亲人,子弟遭此横祸,其心情可以想见。真定百姓在这种时候仍旧盼望着有朝一日王师北上,报这血海深仇,将女真狄夷赶出国土。
可此时的东京帝都里,大臣们已经吵作一团,围绕是战是和的问题上,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耿南仲唐恪指责徐处仁李纲祸国乱朝,请求皇帝罢免他们,向大金国求和。可李纲等人还寄希望于调遣卫州孟州之兵继续北上。两帮人马铆足了劲,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互相倾轧。
十月中旬,攻陷真定府的金军稍作整顿之后,继续南下。闻风丧胆的大宋河北守军依托城池坚守不出。金东路军接连攻打刑沧等州不克,又挥师东进,意图山东,宋军仍旧固守。斡离不会同部下分析,认为自去年交战之后,宋廷已有准备。河北之地早已坚壁清野,不利于我。但郭药师极力进言,称河北宋军龟缩于城中,不足为虑,当挥军渡河,一刀斩首!斡离不犹豫之时,东京方面却帮了他大忙。
在金军两路分别受阻于太原真定之时,赵桓就已下诏,让各地守军自寻战机,阻敌于黄河之北。但在青沧援兵被对方歼灭之后,大宋君臣仍旧没有反思战略上的失误,在闻听金军南下推时的消息后,朝廷勒令各地守将出城迎城,必备阻挡金军南下的步伐。这种做法,使带兵之人十分寒心。
十月十九,刚刚赶到汾州的西军折可求部,在朝廷的接连催进之下,仓促出兵,赴太原解围。在文水县郭栅遭遇金军伏击,损失颇重。可求向接替已故种师道继任两河宣抚使的范讷请求缓进,范不允,斥责折可求懈怠畏战,严令出兵。折家军逼不得已,十月二十三,与金军再战。折可求激励士卒说“世受国恩,边寇未灭,此可求之罪也。今敌夷狰狞,社稷危难,可求愿一死以报之!”
并向士卒许诺,若击退金贼,必有重赏。将士受此激励,士气稍振,五战三捷,进逼榆次。围攻太原的粘罕急遣精兵拒敌。但就在折可求誓言拼死一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际,两河宣抚使范讷背信弃义,曾答应折家军的奖赏不予兑现。此举,直接导致折家军数万部队军心涣散,士卒极度愤怒,又兼金军强兵来犯,擅自逃离者达十之三四。折可求有心报国,无力回天,勉强应战之后,大溃。不得不望南泣拜,撤回府州驻地,河东重镇汾州因此失守。可恨的是,折氏忠义为国,血战之后,却得到范讷送往东京的一道弹劾奏章。
汾州既失,太原孤悬于山西。相邻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