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1/2)
州县因朝廷未能补发物资支援,担心兵力既不足,粮饷也不济,几乎未作抵抗,或投降,或逃跑,河东告急!范讷得知情况后,仓皇南窜,临走之前,还不忘学一把作了无头之鬼的童贯,煞有架势的告诫河东诸将,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务必效死,以卫国土。他一逃,彻底将种师中抛弃。粘罕喜不自胜,谓麾下众将曰,覆亡南朝,便在今朝!遂遣大军,全力攻打太原。
十月下旬,受把持朝廷的文臣逼迫,河北守军放弃擅长的守城,出拒金兵。还不到十一月初,宋军一连败了七场,士气跌至谷底。以至于朝廷催促进军的军令再传到前线时,竟有宋军将领直接开城投降。条件只有一个,恳求女真人勿害百姓。斡离不应允,并派遣宋军降将前面开路,为其招降纳叛。
十一月初,金东路军飞速南下,也不知斡离不是否还在记恨上次被徐卫率领一班杂牌挡在河北五天五夜,在一路再未遇到强力抵抗的情况下,竟然扑向宋军重兵防守的浚州滑州。此二州各据黄河两岸,守卫浮桥,即使不懂军事的文臣也知其事关生死,因此京畿制置使姚古亲自坐镇,并有原泾原路经略副使,兵马副都总管,现在的京畿制置使司都统制徐原领兵。斡离不见宋军有备,郭药师又建议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浮桥争夺之上。金军遂转兵克恩州,以郭药师为先锋,扑向了大宋王朝的北京,大名府。至此,河东河北两地,已面临失控的局面。
东京皇城,子丑交替之际。
虽然朝廷有意封锁消息,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尤其是从两河战场上溃退下来的无数宋军将士云集东京周边,使得东京再度陷入恐慌混乱之中。这座数朝古都,从未像此刻一般战栗。百姓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不祥,这一次恐怕不会像去年那般幸运了。
虽是深夜,但禁中垂拱殿仍旧灯火通明。殿前长阶,几名内侍正打着灯笼,在前引领耿南仲、唐恪、张邦昌、李邦彦等人疾步行进。到了垂拱殿外,这些现任或曾任宰执的大臣们再也顾不得往日的威仪体统,七嘴八舌,激烈地讨论起来。
“金军已趋北京,然大名之兵已补青沧,如何作战?大名一丢,金军必然渡河,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我等深受皇恩,断然不可坐视官家被徐处仁李纲等奸佞之臣蒙蔽鼓动!今夜晋见,我等需同习协力,力奏官家遣使至金军营中,求其缓师议和!否则……”耿南仲那张凹凸不平的脸此时看来更加狰狞。
“不错!再打下去,莫说两河,便是这东京也难保!女真人要的无非是三镇之地,给他便是!”唐恪向来为耿南仲马首是瞻,此时听他提议,立即附和道。
李邦彦默然无语,张邦昌双手握于腹前,嗟叹道:“形势所迫,也只好不得已而为之。唉……”
正说着,忽听李邦彦低声喝道:“李伯纪来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转机
徐处仁、李纲、许翰等大臣刚刚踏上垂拱殿,耿南仲在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窜上前去,指着李纲的鼻子骂道:“乱国之臣,还有何面目入禁中!天下军民,恨不能食汝之肉,寝汝之皮!”
李纲实在没有料到一个身为宰执大臣的人能做出如此举动,更没想到历来指责奸臣的词汇居然加诸到自己身上,一时错愕之后,勃然道:“耿希道!说话注意分寸!莫以为你是官家旧臣,就可如此胡为!”
“耿相说的是公允之言!你等极力鼓动官家,不顾事实,强行与女真开战。狼烟既起,又胡乱指挥,导致前线大败!数十万将士溃退下来,两河之地几乎失控,这个责任,你休想逃掉!”唐恪面容扭曲,极力替耿南仲帮腔。
这个头一开,两帮人马就在垂拱殿外干了起来。以至于内侍出来宣召大臣晋见时,竟被这阵势骇住,掉头跑回去请官家圣裁。赵桓坐于殿上,身上绛纱袍似已太过宽大,罩不住那日渐削瘦的身躯,眼眶陷进,双目无神,木然地望向殿外。那处,大臣们激烈的争论声清晰可闻。
他已经可以预料到,稍后宣执宰入殿将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定然是争吵不休,互相指责。想到这一点,两道眉毛渐渐紧皱,内侍在旁连声请示他也不作回应。殿外,大臣争吵之势越加猛烈,赵桓本来茫然的眼中突然光芒大盛!腮帮不住鼓动,内侍清楚地听到了他牙关相磨之声。
正疑惑时,忽见官家愤然而起,抓住案上一端砚台狠命摔在地上。四周内侍吓得慌忙伏拜于地,战战兢兢。
“传朕诏命!急召徐绍、何灌、徐彰、姚平仲、折彦质进宫!于讲武殿面君!”赵桓大声吼道!像是一个人将积压了几十年的愤恨一股脑倾泄出来,倒有几分歇斯底里的模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