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0(1/3)
是助长此风!”
……
大燕国建国之初多世家,选拔官员采用“举荐制”,后世家没落演化为多贵族,于是“举荐制”便沿用下来。武帝时期多征战,导致生灵涂炭,睿帝只得休养生息,推广教化。时武将手握重兵,睿帝忌讳,便大力崇文。为笼络民心,睿帝陛下力排众议推行科举,着实选拔了不少人才,便有了寒族,如今奏请皇帝重开科举的丁云中等人便是寒族之后。
寒族乃科举选拔,大多没有背景,于是为睿帝所用,在朝中也不投靠党派,更不喜贵族子弟之妄行,时常打击贵族,于睿帝自然大有益处,却损害了贵族的利益。贵族终于意识到危机,联合起来打压寒族。后出现多起考场舞弊案,更给了贵族可趁之机,到睿帝末年,科举已名存实亡。
燕北继位之后,虽曾有大臣提及重开科举,但遭至贵族大力反对,逐渐便无人提起。但燕北却有意提拔寒族子弟,寒族从出现在至今从未被上层贵族接纳,那些寒族子弟自小便受贵族子弟欺压,自然反感贵族,入朝为官之后便逐渐形成“清流”一派,皆颇为正直。因察觉“举荐制”种种弊处,“清流”一派一直致力于重开科举之事,如今想是觉得时机成熟,终于上谏。
“李太师觉得如何?”燕北突然问道。
“老臣不曾参与科举,并不了解其内部运作,不敢妄言!”李太师惭愧道。
老狐狸!还是不愿表态!燕北心中骂道,面上却无波动,道:“宁王有何见解?”
宁王低首,沉声道:“依臣之见,‘举荐制’与科举皆各有利弊,不可妄定,须仔细议过再说!”
宁王此言却是有些意外,宁家不仅是贵族,已是世家之势,该极力反对损害其利益的科举制度才是,而方才所言却有中立之势,有些令人费解。
燕北点点头,看向云折柳道:“云大学士可有建议?”
云折柳面色平静,淡声道:“宁王所言甚是,须仔细研议!”
“嗯。”燕北颔首,道:“再议!”
此后,朝中多次议起此事,却毫无结果。
“王爷可是在想,如今皇上戒备宁家,使得宁家不好安排人入朝,若开了科举便可让自己的人考科举,一来掩人耳目,二来既是靠自己考上的,即便皇上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总比现在插不进人要好。”连丽尘低声说道。
“知我者丽尘也。”宁承远难得笑道。
“王爷可是要继续保持中立?”连丽尘问道。
宁王点点头,忽问:“丽尘,依你看,科举能否推行?”
“皇上想必是想促成此事的,不然也不会任‘清流’这些人闹腾,只是‘清流’根基尚浅,那些老顽固怕不肯轻易松口,时机还未到啊。”连丽尘正色道。
“本王也作如此想,适当之时本王可推一把,也算卖个面子给皇上!”宁王说着想起什么,皱眉道:“萱贵嫔那里如何了?”
“贵嫔娘娘还未能出寝宫,百遍《大燕律制》还未抄完。”连丽尘低首回道。
“都是不省心的东西。”宁王冷哼一声。
科举之事已成为朝政热点,日日必议,日日无果。“清流”与老顽固引根据典,针锋相对,可谓精彩!很快便成为官员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话题,科举更成为京城茶馆的热点,赢得广大学子的关注。如此,很快便得到全国读书人的关注。
平民学子自然支持科举,“清流”便召集未出仕的寒门子弟在文人集中之地讲解科举的公平之处,更召集平民书生签写“万民书”恳谏皇上重开科举。贵族自然不肯罢休,四处打压平民学子,引得更激烈的反抗。“清流”步步进逼,老顽固死不松口,如此僵持不下近两年,直到太子及冠也未分出胜负。
二月,卜筮择定十八日为吉日,恰巧是太子生辰。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择出主持冠礼的大宾为云大学士,并选薛太傅为“赞冠”协助冠礼仪式。
二月十八,太子燕瑞的冠礼于皇家宗庙内举行。
始加缁布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授以皮弁,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授以爵弁,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加冠之后,燕瑞拜见母后孟淑兰之牌位。再由云大学士为他取字,为“良周”。最后向叔伯长辈行礼,几位亲王郡王皆受半礼。礼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