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番外(下) > 23

23(2/2)

目录

不会的,如果是荀彧出手,不会那么幼稚可笑。

高处不胜寒,宫里的风吹得人心寒,曹-cao-拢紧大氅,风风火火地跑进尚书台,质问荀彧,为什么要支持小皇帝恢复旧制。

荀彧优雅起身,垂手而立,却没有辩解一个字。反倒是很少说话的荀攸轻声细语地开口:“主公,在宛城时,荀令君传书,向您请示是否恢复旧制。您说,既然是旧制,就恢复呗。”在官场中,不论私交,别说叔侄,就是父子相见,也称官职。所以荀攸唤荀彧令君。

曹-cao-一拍脑门,他想起来了,当时他正和邹氏寻欢作乐,根本懒得看文书,直接批准。他一阵心虚,连连作揖:“文若,哎呀文若,对不住,是我犯糊涂。”

天子弄这一出,除了大肆宣扬曹-cao-僭越弄权,还可以离间荀彧和曹-cao-的关系。

曹-cao-和荀彧聊天,有说有笑。

荀攸静静地立在一旁,用一脸愚钝掩饰着真实的情绪。他厌恶只有一点小聪明、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刘协。尤其厌恶刘协用如此拙劣的手段,去践踏荀彧对汉室的一片赤诚。

看似和谐的场面,却暴露出荀彧和曹-cao-在为人处世上的巨大分歧,荀彧想把不愉快的事情揭过去,为天子遮羞。曹-cao-却偏要刨根问底。

曹-cao-从皇城出来,迎面遇见孔融。

孔融不怕死地戏谑:“邹氏与郭嘉孰美?”

曹-cao-的怒气直冲脑门,险些一马鞭抽过去。他回府之后,第一时间派人去请董昭。勾心斗角的事,董昭的嗅觉更敏锐。

原来提议恢复这项旧制的人,是议郎赵彦。孔融据理力争,杨彪和董承附议,非要在朝堂上促成这件事。荀彧搬出曹-cao-来震慑他们,写文书送到军中,居然被曹-cao-稀里糊涂地通过了。

根据董昭提供的信息,议郎赵彦,是孔融的人。赵彦最近非常活跃,还跳过尚书台,直接上疏给小皇帝,议论时策。孔融最近也特别高调,每逢上朝,就拿《尚书》和荀彧当廷辩论。

曹-cao-暗恨孔融,但孔融名满天下,轻易不能动。于是,女干雄找了一个借口杀掉议郎赵彦,杀鸡儆猴。

然后,更糟心的事来了。孔融一口咬定古文《尚书》是伪作,荀彧学识不足,给陛下讲解伪作,把曹-cao-也卷入今古经学之争,两派官员天天吵,廷议时唾沫横飞,比菜市口还热闹。

曹-cao-一个头两个大,硬抗了三天伤害,实在吃不消,连夜请郭嘉商议。

短短几天的时间,曹营的文臣尽数卷入纷争,连司空府的小小刀笔吏都不能幸免。唯有郭嘉躲在府中养病,还置身事外。

郭嘉眼珠子一转:“这是学术界的争议,无论主公怎么决断,天下的儒生都会不服。由学术界的权威得出结论,才能停息风雨。咳咳,最好去请公认的大儒郑玄公出面,来终结这场今古文之争。”

许都吵翻天,曹-cao-身在其中,水深火热,容易晕头转向。其实再吵三百天也不会有结果,孔融是孔子之后,荀彧是荀子之后,门第相当,势均力敌。孔融动机不纯,以学术之争的名义打压曹营的文官。荀彧根本无法退让,他后退一步,让出的就是众人的仕途前程。

曹-cao-:“郑玄公在袁本初(袁绍)治下,他怎么肯放人?”

折扇在郭嘉的指间旋了一个圈:“郑公有两位高足在袁营,崔琰和荀谌。”

曹-cao-会意,他和崔琰少年相识,颇有交情。荀谌是荀彧的亲兄弟。这两位随便哪个愿意出力,都能让郑玄公顺利来许都。不过郑玄和孔融交好,这样做,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91章

“若是郑公支持孔融,奈何?”曹-cao-沉吟片刻,还是说出心中隐忧。

郭嘉笃定:“郑公学究天人,眼界和胸襟都绝非孔融那等酸儒可比,岂会拘泥于今文古文?说不准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呢。”

曹-cao-一听“说不准”这三个字,立即安心,郭嘉的“说不准”一定很准。

至于小皇帝刘协的学业,按照孔融的提议,弄一批今文派的名儒跑到许都搞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曹-cao-任命荀悦为黄门侍郎,和孔融、荀彧一起在宫中侍讲。

荀悦是荀彧的族兄,古文派学者,经史子集,过目成诵。曹-cao-让荀氏兄弟一同给刘协讲授经史,是诚心给孔融添堵。

郭嘉:我看好的国子学祭酒荀悦,刚到许都,就被主公挖走,又要物色新人选。

这一年初冬,郑玄六十五岁,接到天子征召他为大司农(九卿之一)的诏书,乘坐着朝廷赐给他代步的安车,前往许都,每路过一处郡县,当地的官吏都热情迎送,不单是敬仰大儒,也想打探他的态度。

随着郑公入朝,献上经学注疏,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择善而从,包容百家。今古文之争持续了将近三百年之后,终于出现一位集大成者,遍注经典,打破今文派和古文派的界限,暂时一统儒林。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