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78

分节阅读 78(2/2)

目录

这九种思虑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顶上功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儒教的清规戒律。“

试想,一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都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对不对,那不是活得太累了吗?

因此,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当你真正面对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代生活时,就会感到要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完全否定它们或者置诸脑后不予理睬,九种不能实行,就是实行其中一二种也是有好处的啊。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想想后果;又比如说“见得思义”,当你有得可得时想想是不是不义之财。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非常适用的告诫吧。君不见,街头巷尾,打架斗殴而酿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吗?结果就造成孔子在《颜渊》篇里指出的那种情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也连累到家人。这岂不是很糊涂吗?再说“见得思义”的问题。那众多断送前程或晚节不保的贪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不义之财,是不是不应该得,不应该拿吗?当然,也许想过,也许当时就知道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而仍然得了,那就是蓄意犯罪,早已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了,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好。

------------------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①如不及:好象赶不上似的,形容急切追求。②探汤:探,用手试;汤,滚烫的热水。

【译文】

孔子说:“见到善就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如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忙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隐居以保持自己的志向,行仁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到过这样的话,但没有看到这样的人。”

【读解】

这里展示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处世哲学:前一种是独善其身的人;后一种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的人,或者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叫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发两种人都不错。但孔子认为前一种还比较容易做到,所以说他不仅听到过这种说法,也确实见到过这种人。后一种则不容易做到,所以说他只听到过这种说法,但却没有真的见到过这种人。其实,孔子也不是完全没有见到过这种人。在《公治长》篇里,他曾评论南容时:“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并把自己的侄女儿嫁给了他。在《卫灵公》篇里,他又评论卫国大夫蘧伯玉,说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些人都是他见过的。甚至在与颜渊谈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态度时,他还说“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认为只有他和得意弟子颜渊能做到这样。当然,所有这些人,包括他自己和颜渊,都有做的程度不同,尤其是,往往是有这种处世态度,但不一定真正实现了,特别是关于“达则兼善天下”,也就是“行义以达其道”的方面,无论是颜渊还是他自己都没能够做到,南容和蘧伯玉也成就不大,所以,朱嘉认为只有伊尹、姜大公一流的人才真正州了“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伊尹、姜大公都只是孔子听到过而没有见到过的人。

为什么独善其身还比较容易做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就非常难做到呢?这是因为,独善其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不外呼是自己管住自己罢了。而“隐居以求志,行义以达其道”,尤其是“行义以达其道,,不只是靠主观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还必须有客观的条件,也就是时势和机遇才行。

所以,没有时势和机遇,你也就不必苦苦追求,‘行义以达其道”了,能够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独善其身、洁身自好也就算不错了罢。

------------------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原文】

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②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③”?

【注释】

①千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就是四千匹马,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或者把“有马千驷”理解为“千乘之国”,指齐景公拥有一个大国,自然然是很有财富的了。②首阳:山名,即传说中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具体地点现已难以确证。③其斯之谓与:这句话前面没有承受语,一般认为掉了文字。宋儒认为就是《颜渊》篇的“诚不以富,亦祗以异”两句,但也没有确证。

【译文】

齐景公拥有四千匹马,但他死的时候,老百姓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德行可以称赞。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却直到现在还对他们称赞不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读解】

什么意思?

即使这里掉了文字,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意思,那就是: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官贵如齐景公,拥有四千匹好马”(还不说其它了),该是够富的了吧?贵为大国领袖,该是够责的了吧?可是当他死了以后,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钱财都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或者还是如那《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有什么意思呢?

相反,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饿死于首阳山下,可以说是穷到极点了,但老百姓却到现在还称赞他们,传扬他们的美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节感人,精神动人。

所以说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又急急如律令似的汲汲于富贵干什么呢?

------------------

诗礼传家

【原文】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dú • lì,鲤趋(4)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dú • lì,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5)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字子禽,他一向对孔子心存怀疑。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字。③异闻:特别的听闻。陈亢怀疑孔子对自已的儿子有不同于其他学生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