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2/2)

目录

其实,A先生B女士们也懂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只不过是所谓“流洒走一回”或“车到山前自有路”的人生态度占了上风罢了。

那是不是人越上了年纪越能够接受儒学的思想呢?

------------------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读解】

这实际直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精神。

凡事多作自我批评,这既是儒者的反躬自省功夫,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倡导的思想修养。

当然,要真正做到是非常难的。这正如孔子在《公冶长》篇里所感叹的那样:“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能够“躬自厚”的人是很少的,往往倒是“厚”责于人。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

这样一来,怨恨也就随之而起了。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才语重心长地教诲我们,要我们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来减少怨恨,造成一个宽松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说到底,‘潮自厚而薄责于人”从主观方面来说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从客观方面来说也是一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①如之何:怎么办。连言“如之何”,是反复考虑怎么办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拿他怎么办了啊!”

【读解】

凡事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事多想一想该怎么办才好,而不应该稀里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科学家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问题都提不出来,解决什么呢?

所以孔子感叹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真不知拿他怎么办了啊!”这就是要求我们主动提出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在《为政》篇里的说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这样,科研这样,我们平时处理日常事务也是这样。

总之,凡事不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人,就连圣人也拿他没救,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

不要卖弄小聪明

【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谈话丝毫不涉及道义,却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啊!”

【读解】

我们今天的人尤其容易犯这种毛病。茶楼酒馆、卡拉OK厅等娱乐消闲场所一坐就是半天,大家说些天气,说些股票,说些海湾战争、中东问题,这还算好的。更糟糕的是说些东家长,西家短,某某领导和某某领导之间有些什么瓜葛,某某男同事与某某女同事之间又有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没有一句话是上得台盘,见得世面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现象,有点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清谈”之风。明末清初,顾亭林就曾经批评当时南方的读书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而北方的读书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言不及义也罢,无所用心也罢,都还只是无聊而已。可偏偏就是这些人还喜欢卖弄小聪明,大家凑在一起就专门研究张三,研究李四,耍些小心眼,出些鬼点子整人,今天攻击张三,明天攻击李四。在这些小聪明方面,这些人真正是天才,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甚至造谣中伤,无中生有,整起人来一套一套的。

所以,我们切不可轻视了这种小聪明的危害。

------------------

“名”的情结

【原文】

子曰:“君子疾①没世②而名不称焉。”

【注释】

①疾:恨。②没(mo)世:死亡。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读解】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

“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这已把对“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

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铸造着中国读书人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虽然反复申说“人不知而不愠”之类的话,但也感叹“没有人知道我啊!”(《宪问》)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春秋》也是为了“自见于后世”。(《孔子世家》)说穿了,正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因此,儒学并非不重名,并非不喜欢“令广誉施于身”(孟子语),而只是反对声闻过情,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罢了。

有道是,追名逐利。世不重名,则人尽趋利。如此说来,追名倒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使我们不生活在一条人人争权夺利的单行道上吧!

------------------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读解】

这里的“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积极追求的角度说,是指凡事都靠自己的意思,那也就是《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或者如孔子在《子罕》篇里所说:“譬如为山,械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进这成败都靠自己。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在《国际歌》里面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另一方面,这里的“求”也包括对自己失败原因的探求。也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五上》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