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1/2)
要小信,以免成为.“言必信,行必果”的“硁硁然小人哉!”(《子路》)
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反映在“忠信笃敬”上的辩证法。
------------------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①则!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②!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③。”
【注释】
①史鱼:卫国大夫史鳅(qiu),字子鱼。②蘧(qu)伯玉:卫国大夫,名瑷。③卷而怀之:卷,收;怀,藏。卷而怀之即收藏避祸,亦即“舍之则藏”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
【读解】
史鱼和蘧伯王都是卫国的大夫。
史鱼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据《韩诗外传》卷七记载,史鱼曾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贤良的蘧伯王,并多次建议卫灵公罢免奸臣弥子瑕,但没有被卫灵公采纳。史鱼临死时叫儿子不要在正堂为自己办丧事,以此来劝谏卫灵公重用蘧伯王,罢免弥子吸。所以,史鱼又有“生以身谏,死以尸谏”之称,是刚直不阿的典型。
蘧伯玉也以正直著称,但他的性格与做法都与史鱼不一样。用《韩诗外传》的说法,他是“直己而“不直人”,内直而外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政治清明就做官,政治黑暗就赋闲,能屈能伸,通权达变。
在孔子看来,两人都是贤臣,但蘧伯玉更合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君子之道,所以感叹为“君子哉蘧伯玉!”
由此也可见儒学主张通权达变的一面,并不完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他谈却不和他谈,就会失去有用的人;不可以和他谈却和他谈,就会说出不该说的话。聪明人既不失去有用的人,也不说出不该说的话。”
【读解】
“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唐太宗语)
是啊,谈何容易。
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搞懂。
一方面,“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子路》)三寸不烂之舌,敌过百万之师。因此,可以发挥语言作用的时候不去发挥,是失去机会,失去人。
另一方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说苑》)因此,要看人说话,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则“言必看中”(《先进》),说到点子上。既不失。,也不失言。
有道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
不是知音莫与谈。
------------------
杀身以成仁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的,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就仁道的。”
【读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志士仁人杀身以成仁,在历史上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永恒的纪念碑。然而,有谁能考证出奠基于其间的儒教精神及其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呢?
这应该是一个思想史的课题。
当然,杀身以成仁的“杀”,可以像谭嗣同一样壮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可以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应作拘泥的理解。
至于说“成仁”不一定非要“杀身”,“杀身”也未必尽是“成的道德影响呢?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读解】
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修养从表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却有相通的道理。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解说:“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
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修养也是一样。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就会在无形在得到提高。
其实,这也正是《颜渊》篇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说,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选择交往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读解】
未雨绸谬,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妇孺皆知,其道理似乎已不言而喻。
但是,你不难发现,并非人人都能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说,银行劝大家储蓄说:“钱莫尽花啊,细水长流,储蓄起来既生利息又应急,好得很哩!”可A先生B女士却回答:“好什么啊,今朝有钱今朝花,超前消费还更时髦,只有傻瓜才存钱贬值让你们去发大财哩!”
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多半也会遇到同样的回答。
不过,这里似乎也有一条代沟。一般说来,上了年岁的人容易成为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俘虏,而年轻新潮的一代大都是A先生B女士的同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