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4/4)
唯一合理的理解是,睡觉不说话不是指睡着了不说话,而是指睡觉前不说话。就像两个朋友出差,对床夜语,结果是一宿未合眼,第二天精神很不好。这是圣人反对的。又比如夫妻睡觉前枕边耳语,说些亲热话或吹些枕头风什么的。这也是圣人反对的吗?那可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了,因为据说枕前悄悄话是有利于夫妻感情和谐,婚姻生活美满的。但枕头风却是廉洁政治的大敌,所谓“枕头胜过枪头”,很多关节都是靠枕头风一吹而打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圣人反对睡觉前说话不是很有点道理吗?
所以,坐下来就吃饭,上床去就睡觉,这是圣人的习惯,是不是一种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所致呢?
------------------
先进第十一
本篇评论孔子的学生较多,尤其是对颜渊和子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长篇,除思想内容外,还很抓学价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书选11章。
修身宜早不宜迟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①也;后进于礼乐,君子②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①野人:在野的人,指没有贵族身分的一般士人。先修礼乐后做官,所以说“先进”。②君子:指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可以先世袭做官后修养礼乐,所以说“后进”。
【译文】
孔子说:“先修养好礼乐后做官的,是一般的士人;先有了官位后修养礼乐的,是贵族士大夫的子弟。如果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修养好礼乐的人。
”
【读解】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实际上就是“先进”与“后进”的区别。
孔子的主张是“学而优则仕”,先学习,提高修养然后再去做官.而不太赞成“仕而优则学”,先得了官位然后再去进修学习。
以我们令天的情形作不尽恰当的比拟,孔子的主张是先读书,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做到研究生,拿了文凭后才参加工作,才分配到政府中去做公务员,然后慢慢升迁而坐上官位,担任领导人,而不大赞成先工作,提拔成干部然后才去夜大或干部培训班造修学习拿大专文凭。
当地.这里的比拟的确是不尽恰当外,因为孔子注重的是修养乐的实际内容,要求修身宜早不宜迟,倒不是文凭的问题。只不过,文凭是你拥有修身经历的证明,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实际也是有所挂钩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干部制度把文凭作为提升的一道硬杠子,是不是也与圣人的思想有一点渊源关系呢?
------------------
人各有所长
【原文】
德行:颜渊,闵子骞①,冉伯牛②,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③:子游,子夏。
【注释】
①闵子骞: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②冉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③文学:这甲的“文学”泛指古代文献。
【译文】
道德修养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说话的:宰我,子贡。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