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61

分节阅读 61(3/3)

目录

朝,与下大夫④言,侃侃如⑤也;与上大夫言,圁圁(6)如也。君在,踧踖(7)如也,与与(8)如也。

【注释】

①乡党即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居民单位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这里的乡党相当于今天说家乡。②恂恂(xun):恭顺的样子。③便便:明辩。④下大夫: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又分下大夫和上大夫。⑤佩侃:和乐的样子。⑤圁圁(yin):和颜悦色而正直的样子。(7)踧(cu)踖(ji):恭敬的样子。(8)与与:郑重而自然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非常恭敬,极像不能讲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和朝廷之上,讲话明辩但也很谨慎。

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而正直。在君主面的恭恭敬敬,但威仪郑重而自然。

【读解】

俗话说:“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庸俗,而是诗人处世恰如其分的问题。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辩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

所以,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这本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

------------------

圣人未能免俗

【原文】

入公门①,鞠躬②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③,行不履阈④”。过位⑤,色勃(6)如也,足躩(7)如也,其有似不足者。摄齐(8)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9),逞(10)颜色,恰恰如也。没(11)阶,趋进,翼如(12)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①公门:君门,即朝廷的门、②鞠躬:谨慎恭敬的样子。③立不中门:不正当门中间而立。因为门中间是尊贵的人才能立的。④履阈(YU):阈,门坎。履阈即踩门坎。⑤过位位指君位。(6)色勃:脸色庄重。色,脸色;勃,矜待庄重的样子。(7)躩(jue):盘旋、逡巡的样子。(8)摄齐:摄,提起;齐(zi),缝了边的衣服下摆。摄齐是为了避免让脚踩着而失态。(9)等:阶梯的一级。(10)逞:放松。(11)没:尽,完。(12)翼如:鸟展翅的样子。

【译文】

孔子进入朝廷的门,恭恭敬敬,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一样。

站立时,不正当门的中间;行走时.不踩门坎。

经过君位时,脸色庄重严肃,举步小心翼翼,说话就像气不足的样子。

提着衣襟走上堂去,恭恭敬敬,屏住气好像不敢呼吸一样。

出来时下了一级堂阶,脸色才放松起来,显出恰然自得的样子。

下完堂阶快步前行,动作像鸟儿展翅一样轻快。

再次经过君位时,照样又恭恭敬敬。

【读解】

如果你把圣人想象得很神圣高大,像个英雄人物似的,那就一定会失望了。

读罢这段文字,我们看到的圣人是个小心翼翼,在宫廷之中不敢昂首挺胸,在君王面前大气不敢出的普通人形象,普通得近乎畏缩。只有当出了宫廷,下得台阶以后,脸色才放松,动作也才轻快起来。而一旦再次经过君位,马上又会拘谨恭敬,大气不敢出。

圣人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孔子之所以成为人们崇敬的圣人,并不是因为他的举止行为有什么特行dú • lì、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学说闪耀着智慧和仁爱的光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完全可能和我们一样的是个普通人,当他走到菜市上去买东西时,你不可能凭外表和姿态就认出他是与众不同的圣人,而很可能把他看作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儿,或许把他看成是一个退休的教书先生罢。因此,当他进入那禁卫森严的宫廷时感到不自然,感到紧张,甚至感到有几分战战兢兢是一点也不足为奇的。不信,你进去试试看!

这就叫圣人也未能免俗罢。

------------------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

【原文】

执圭①,鞠躬如也,如不胜②。上如揖,下如授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