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2/2)

目录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总是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才有所收获。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读解】

在“智”的问题上,典妙地表现了圣人现实而理性的精神。一方面是“务民(人)之义”,着眼于人间事;另一方面是“敬鬼神而远之”,对于我们搞不太清楚的事情,既不轻易相信,也不盲目否定,姑且把它放在一边存而不论、前一方面是现实的精神,后一方面是理性的精神。为什么要这样呢?在《先进》篇里,当子路问怎样侍奉鬼神时,孔于作了明确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连近在眼前的人都没能侍奉好,谈什么恃奉远在天边的鬼神呢?凡事从眼前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异想天开。

“智”的问题上是这样,“仁”的问题上也是这样。

所以,当樊迟问什么是“仁”时,圣人作出了“先难而后获”的回答。而且,不仅这次这样回答。另有一次,樊迟跟随孔子到舞字台下去游览,当他问孔子怎样才能提高道德修养时,孔子子照样回答说:“问得好!先事后得,非崇德与?”(《颜渊》意思是说,先做事后收获,这不是提高了道德修养了吗?

先难后获,先事后得,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耕耘,哪来的收获?或者从正面说,只间耕耘,不问收获。或者再说行优美一点,那就是--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

要想收获先种田,

要想登山先探路,

要想致富得开财源。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级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种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女。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

------------------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子?”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①也,不可陷也;可欺②也,不可罔也。”

【注释】

①逝:通“折”,摧折。②欺、罔:《孟子-万章上》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所以,“欺”是指用合乎情理的话欺骗人;“罔”则是指用不合情理的话去愚弄人。

【译文】

宰我问道:“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仁德在井里面。’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那怎么会呢?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读解】

“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不仅爱打瞌睡,而且还爱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看来真是孔门的一个调皮学生,难怪得老师要对他发脾气了。

他这一次的问题也够刁钻的了,意思是说:“老师,你整天唠唠叨叨地要我们追求仁德,而社会现实之中哪有什么仁德呢?难道那仁德在井眼里面,你也要我们跟着跳下去吗?”

这一次老师没有发脾气,也没有理会他刁钻,他的钻牛角尖,而是反话正听,并从正面回答了他的问题:“那怎么会呢?作为一个君子,他又不是傻瓜蛋,他可以被摧折,可以杀身成仁,为真理而牺牲,但绝不会被陷害,不会被你这样荒唐的说法而引诱去跳井。另一方面,你可以欺骗他,但你必须有合乎情理的说法,而不可能用你这种不合情理的荒唐话去愚弄他。”

如此说来,要欺骗一个君子,你一定得准备一套合乎情理的说法。

反过来说,既然你已经知道要欺骗一个君子就一定会有一套合乎情理的说法,那么,如果你是一个君子,你不也就会对那些看起来合乎情理的说法多一个心眼了吗?

但愿你在圣人这里学到的不是骗术,而是防骗术!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注释】

①衅:同“叛”,指离经叛道。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读解】

颜渊也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

说明孔子不仅这样说,而且还这样实施于教育之中。

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思想修养。德育、智育一起上,这不是“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吗?

真能做外’又红又专”,品学兼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