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1/2)

目录

男人却说要娶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因为他认为那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才可靠,而那个年轻一点的,既然可以背叛她原来的丈夫,不也同样可以背叛新的丈夫吗?讲完这个故事后,陈款对秦王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不就像那个年轻一点的妻子吗?楚王怎么会信任我呢?”秦王觉得陈翰的说法很有道理,便更加信任陈轮,而不理会张仪的中伤了。

这就是口才免祸的实例。而这一类的例子,在历史记载中可以说是太多了。所以,口才的确可以免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孔子来说,虽然也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重要性。但他实际上并不太赞赏口才好的人。这不仅从他多次强调“敏于事而慎于言”,谴责“巧言令色,鲜矣仁’可以看出来,而且,当有人说冉雍有仁德没有口才时,孔子态度很明确地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公冶长》)

可见孔子感叹没有口才难以免祸实际上是一种不满之情,是针对不良社会现象而发出的牢骚,只不过是“怨而不怒”罢了。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读解】

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讨论得清楚的。

------------------

正直是立身之本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①直,罔②之生也幸③而免。”

【注释】

①也:语气词。②罔:诬罔的人,不正直的人。③幸:侥幸.

【译文】

孔子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

【读解】

正直是立身处世之本。

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

拿精忠报国的岳飞与奸臣秦桧来说,虽然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而屈死fēng • bō亭,秦桧却飞黄腾达享着gāo • guān厚病但最终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当你到西子湖畔的岳王坟前去看到这地对联队又有何感想呢,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最终结局罢。

------------------

知之、好之、与乐之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读解】

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好—一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所以,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时住,往往难以做到。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很有好处,很有必要,但要天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身体,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喜好”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又如他乡遇故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虽融融,物我两相知。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喜好”看书,这是确实的,但‘各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本测览测览,那本翻阅翻阅,觉得有些累了,扔在一边,明天再读。这就是“好之者”,甚于“知之者”,但还没有进入“乐之者”的境界。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这种境界有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为赏心乐事,就像亲密爱人一样,达到物我两忘,合二而一的境界。比如颜回,住在贫民窟里,用竹篮子打饭,用瓜瓢舀水喝,人们都忍受不了那种贫困,而颜回自己却乐在其中。(《雍也》)又比如孔子,发愤起来就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掉了忧愁,甚至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述而》)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这就叫做“太投入了!”

很可惜,现在“投入”学习,“投入”修养自己的人都太少了,而多半“太投入了”的,是在麻将桌上,坐在那里居心叵测得很,那可真是达到了“乐之者”的境界啊!

乐之者,不亦乐乎?

------------------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读解】

在圣人看来,人的智力是分为上、中、下三等。

如果你是教师,就应该据此分析学生的不同资质,采取不同的难易深浅,以免对牛谈琴,使对方不知所云。

如果你是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就应该据此向你的公关对象挑开适当的话题。

总而言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关键是要有共同的语言。

------------------

有耕耘才有收获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①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民: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