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1/3)
听刘备的话,在街亭之战中重用了马谡,结果马谡兵失街亭。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只好挥泪斩马谡,自己追悔莫及。
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十有bā • ji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还是多做少说,言行一致为好。
------------------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原文】
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矣。”
【注释】
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
【译文】
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读解】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儒学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泛,甚至于像曾子所做到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查。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了。
只不过,对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修练方式似乎是太认真,太沉重因而也太累了。所以,真正能做到严于律己的人在今天已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追求轻松,追求潇洒。
如果圣人有知,又该说些什么好呢?
------------------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原文】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同志和朋友。”
【读解】
一方面,有道德的人自己有修养和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成为同志和朋友。
另一方面,有道德的人既已献身于道德学问,就会耐得住孤单和寂寞,即便暂时没有得到周围的人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中,在先贤的思想和人格中找到神交的同志和朋友,这样,他也不会孤立。
说到底,因为道德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绵延发展的,所以,有道德的人也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会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
------------------
保持一定的距离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O):频繁琐碎。②斯:则,就。
【译文】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大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读解】
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
于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美;朋友数,斯疏矣。”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全交之道。所渭“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不听,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你的话说到了,义尽到了嘛,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每次见了面就说,呼呼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真会自取其辱。
这方面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得很,就是魏徵那样杰出的大臣,又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功谏唐太宗而差点丢掉性命吗?遇到那些平庸的皇帝,即便你忠臣拼死一谏,也不外乎是白丢性命一条罢了,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