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中国百科全书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1/2)

目录

1929年6月5日和1930年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公布和修正公布《县组织法》,改称县知事为县长,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县政府设县长一人,由民政厅提出合格人员二至三人,经省政府委员会议决任用,任期三年,政绩优良者得连任。其职权为综理县政,监督所属机关及职员和主席县政会议等。又设秘书一人,分置一至二科,各科设科长一人,科员二人或四人。秘书、科长由县长遴请民政厅委任,科员由县长委任。县政府之下设公安、财政、建设、教育等局,各局设局长一人,由县长遴请省政府核准委任。县以下组织划分为区、乡(镇)、闾、邻。

此后,为了提高县长权力和加强对基层行政组织的控制,南京国民政府曾多次实行县制改革。1939年9月19日,西迁至重庆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通称“新县制”)。规定县为自治单位,分三至六等。县政府裁局改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地政、社会各科,置秘书、科长、指导员、督学、警佐、科员、技士、技佐、事务员、巡官等。县设参议会,由各乡(镇)民代表会各选举一参议员组成。县参议会暂不选举县长。区署为县政府辅助机关,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镇)办理行政及自治事务。县下为乡(镇),乡(镇)内废闾、邻,改按保、甲编制。县和乡均为法人。此制延至1949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而被废止。

(曾业英)

乡兵

乡兵

由居民自动组织或政府组成的不脱产的武装力量。又称民兵。自唐朝以募兵取代府兵后,五代后晋时,开始征集乡兵,规定每税户七家共出一兵,军械自备。宋朝沿袭五代后周的遗制,陆续设置各种番号的乡兵,其中除遍行全国的保甲外,其他番号的乡兵都是地区性的。乡兵与禁兵、厢兵不同,不脱离生产。多数乡兵是征兵,一般是在若干名壮丁中,选拔一名壮健者充当,农闲定期校阅,在校阅时发放一些钱粮。少数乡兵是募兵,如在宋与西夏接壤地区,招募弓箭手垦荒种地,缴纳地租,守护边土。乡兵有的采用禁兵指挥、都等编制,有的按照保甲法,以五人为一小保,五小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分设大、小保长和都、副保;有的采用唐初李靖兵法,以五十人为一队;也有的将几种编制互相参用。宋朝多数徒具形式,并无战斗力,由于官府的勒索和骚扰,给人民造成痛苦。也有少数乡兵,主要是北宋与辽、西夏接壤地区的乡兵,南宋与金朝、蒙古接壤地区的乡兵,有相当的战斗力,甚至超过北宋的禁兵和南宋的屯驻大军。

(王曾瑜)

乡兵

元代辽东之糺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以及地方上的弓手等,都属于不出戍地方的乡兵。明清两代,亦有各种名目的乡兵,如民壮、弓手、团练等。他们或招募而来,或在若干壮丁中选充。遇有重要的军事行动,往往调乡兵从征。如清乾隆中叶用兵大小金川之役、嘉庆时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就曾分别调集四川、湖北的乡兵;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淮军、湘军等地主武装,亦属于乡兵上升为正规军队。民国年间,团练等乡兵组织曾广泛存在。

(伍跃)X

乡村建设派

乡村建设派

1930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政治派别。简称“乡建派”。其流派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和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土地革命,动摇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经济也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压榨下濒临破产的边缘。农村问题成了举国瞩目的问题。在地主资产阶级“建设”农村、“复兴”农村的喊叫声中,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为凋敝的农村寻求出路。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认为,中国是个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主张从事以恢复法制礼俗和维持社会秩序为任务的乡村建设运动,避免武力。他自1929年起在河南辉县开办村治学院,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和实验区,溶伦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治安于一体(“政、教、富、卫”合一论),实验行政机关教育机关化,乡学、村学,既是乡村自治机关,也是乡村教育机关;由乡村学校统一政治、经济和武装事业,提倡组织各种合作社,并从事农产物优良品种的推广。

晏阳初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而是农民的“愚、贫、弱、私”造成的,主张用教育手段改造社会,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贫”,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他1923年在北京建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6年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经过四年准备,1930年正式进入实验期,采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上述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

乡建派反对用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幻想在不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基础上,依靠“乡村建设”和文化教育救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但在若干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37年“七七”事变后,乡村建设运动无形解体,大部分人参加抗日,还有一部分人参加了抗日民主运动。

(曾业英)

乡勇

乡勇

清朝用兵时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源于清代前期的乡兵。雍正八年(1730),鄂尔泰镇压西南少数民族乌蒙部落时,就利用过乡兵,一般认为这是清代使用乡兵之始。乾隆末年,由于八旗兵业已腐朽,不堪战斗,绿营兵也暮气日深,渐趋腐败,福康安镇压tái • wān林爽文起义时,不得不招募地方“义勇”,与官兵并用。以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及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朝廷除了命地方举办团练外,都招募乡勇,官给口粮,在绿营之外别自成营,随军战守,时称“勇营”。从此相沿成例。但在咸丰以前,勇营额数之多寡不定,武器之良窳不一,没有创建营制,有事招募,事后即予裁撤,不过是一种临时性质的非正规部队。太平军起义后,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在原乡勇基础上创建营哨之制,编练了一支有独特制度的正规军,称为湘勇,通称湘军。咸丰十一年(1861)李鸿章遵照湘军的营制、营规组建了淮军。随后其他各省也相继招募乡勇,仿照湘军营制编练部队,使勇营成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主力军。太平军、捻军失败后,部分勇营改为防军,后又改为巡防队,直至清末被编为陆军。由乡兵到勇营,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后,最终代替了经制的绿营兵,成为清代后期镇压反抗和维护统治的极为重要的武装力量。

(俞炳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