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2/2)
厢兵
厢兵
宋代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北宋初,将各地藩镇的精兵抽调中央,剩余的老弱残兵留在本地,另加新设供劳役的军队,组成厢兵。招募厢兵一般不讲求体质,还有部分厢兵来源于流放的罪犯,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厢兵。宋朝的厢兵从事各种劳役,诸如修建、运输、邮传等等,劳役极其沉重,军俸却很微薄,死亡和逃亡现象严重。厢兵在名义上按马兵和步兵,分别隶属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各种番号的厢兵一般有都和指挥两级编制,并以指挥为单位,分驻于各州府,或直属某些机构,部分厢兵还有军一级的编制。各州府也往往设置厢兵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以统辖本州府不同番号的厢兵若干指挥,宋仁宗赵祯时,设置“教阅厢军”,实际上是发放厢兵的低等军俸,而作禁兵使用。于是厢兵遂分“教阅”和“不教阅”两部分。宋神宗赵顼时,又将教阅厢兵升格为下等禁兵,于是厢兵又成清一色的役兵。南宋时,厢兵制度并无变化。
广南路厢军澄海水军官印“澂海
第六十九指挥第二都记”铜印拓片
江西新建出土
(王曾瑜)
厢坊制
厢坊制
宋代城市的区划制度。唐代的城市制度是“坊市制”,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坊、市门按时启闭。随着商业的发展,到北宋初年,坊、市的围墙破坏了,居民区与工商业区不再有区别,凡是向街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商店。10世纪末、11世纪初,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制度“厢坊制”代替了原先的“坊市制”。至道元年(995),开封城内设立了左第一厢、城东厢等八厢,这种基层厢代替了坊,成为附郭县直属的基层政权,每个基层厢下属有二至二十多个坊。熙宁三年(1070),开封城内东、西两部分,划分为两个区,称为“左厢”和“右厢”,办公处称为左、右厢公事所,地位相当县,主要职责为狱讼刑法。从此,附郭县只治理郊区,厢统治城内市区(有时城外市区也归厢统治)直属于州府,这种城乡分治的制度后来推及全部城市。厢坊制成为城市的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
(陈振)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máo • zé • dōng和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推进中国革命,在湖南和江西边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决议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bào • dòng。“八七”会议后,彭公达、máo • zé • dōng奉中央命令回湘改组省委,制定秋收bào • dòng计划。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召开首次会议,讨论bào • dòng事宜。经19日和30日各次会议的讨论,省委采纳了máo • zé • dōng以下三项提议:①缩小bào • dòng范围,改定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为bào • dòng区;②没收包括小地主土地在内的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③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而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直接发动;并成立以máo • zé • dōng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作为bào • dòng的领导机关。参加bào • dòng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分布在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浏阳等县的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总计五千余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团。
9月8日,湖南省委发布夺取长沙命令,次日开始破坏武(汉)长(沙)和株(洲)萍(乡)铁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11日,bào • dòng在安源、铜鼓、修水、醴陵等地全面展开,起初各路bào • dòng队伍均取得一些胜利,但旋即受挫。14日,máo • zé • dōng在浏阳上坪果断命令停止进攻长沙。同时,湖南省委也放弃了长沙bào • dòng的计划。19日,各路bào • dòng队伍于浏阳文家市会合,毛译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议退兵湘南(参见彩图插页第133页)。29日,bào • dòng队伍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在máo • zé • dōng领导下进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并开始酝酿进军井冈山。10月3日,由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的工农革命军自三湾到达宁冈古城。当天,máo • zé • dōng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bào • dòng的经验教训,议决上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转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次起义是以革命的武装斗争推动农民土地革命的壮举,实现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曾业英)
湘军
湘军
晚清曾国藩创建的一支军队。1852年12月(咸丰二年十一月),太平军从湖南北出,攻克汉阳。曾国藩以礼部右侍郎丁忧在籍(湖南湘乡)守制,咸丰帝命他帮同该省巡抚办理团练。他复奏咸丰帝称,团练无济于事,正规军绿营已不堪作战,主张另建新军。于是,他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称为“湘勇”,又称“湘军”。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