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中国百科全书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1/4)

目录

著作两方面。

《脉经》为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共十卷九十八篇。书中“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分类引录大量《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及扁鹊与华佗的论述,详析脉理,陈述脉法,细辨脉象,明其主病。他首次系统描述了临床常见的二十四种病脉(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的体象,根据不同的脉象判断疾病的种类。并明确地在手腕桡侧动脉(寸口脉)诊候处规定了寸、关、尺的三部分法,将古代诊候此脉仅以“查胃气之有无”,“以决死生”的说法,发展成以局部候全身的寸口脉理论体系。王叔和集西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形成诊断学中dú • lì的一个分支,促进了后世脉学的研究和发展。

王叔和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整理编次,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后人对其整理张仲景的著作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搜采三国兵燹之余的断简残篇,将散落的仲景旧论“撰次成叙,得为完帙”。因此宋人林亿认为“仲景之书,及今八百余年,不坠于地者,皆其力也”;金人成无己说:“若非叔和撰集,不能延至于今,功莫大矣”。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在编撰过程中,将个人见解“混于仲景所言之中,又以杂脉杂病纷纭并载于卷首,故使玉石不分,主客相乱”,还有人指责其为“碎剪美锦,缀以败絮,明是贾人居奇之术”,两种观点至今并存,未见统一。

(廖育群)

王韬

王韬

(1828~1897)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初名利宾,后改名韬,字仲弢,号紫铨,别号弢园老人、天南遯叟。江苏长洲(今属吴县)人。十八岁中秀才。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离乡赴沪,就职于英国教会所办的中国第一个近代印刷所——墨海书馆。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发生,曾屡向当道者献“御戎”、“和戎”、“平贼”等策。1862年返里探亲,向太平天国苏州当局上书,建议太平军力图长江上游,停攻或缓攻上海。事泄,清政府下令缉拿,但得英国领事庇护,逃往香港。在港时,助英人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年至1870年(同治六年至九年)间,为译书事应理雅各之邀赴英,并游历法、俄诸国。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介绍西方文化,评论时政,鼓吹变法自强。后曾东渡日本,与日本文化界人士相交游。1884年(光绪十年),经洋务派官僚丁日昌斡旋,得李鸿章默许,返沪定居,任格致书院掌院,并一度主编《申报》。王韬一生正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际,忧时愤世,又远游四方诸国,目睹其富强,主张“师其所能,夺其所恃”,以西法造炮制船,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民间自立公司;还赞扬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认为君民不隔而上下相通;批评科举制,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培育人才;呼吁在自强的基础上,实现dú • lì自主的外交,废除关税协定和领事裁判权。毕生著作宏富,为传播西学不遗余力,不仅涉及天文历算、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且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人文科学甚多评介。所遗著作已知者不下三四十种,现有《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王韬日记》诸书行世。记载他1867年赴欧洲的《漫游随录》和1879年赴日本的《扶桑游记》两书,1982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标点出版,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方攸翰)

王田私属

王田私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