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3(1/2)
看那个台子后面的招牌:“井边坊崔氏股票行”。
这是国公爷妻家开的股票行,是股票交易所的八家做市商之一。
顾老二正准备买股票,却突然被人从后面拍了拍肩膀。顾老二回头一看,看到了和自已一起去辽东的齐工继。
顾老二和齐工继打了一声招呼:“齐老哥,你买了什么股票!”
齐工继得意地举了举手上的股票:“章良收割机公司。已经涨了一钱了!”
齐工继凑到顾老二耳边说道:“绝对机密消息,章良公司是津国公亲自点名上市的优质公司。国公爷这半个月去公司章良看了两次!赞不绝口。”
又拍了拍顾老二的肩膀,齐工继说道:“顾贤弟不趁现在股价还低,追买一些?”
顾老二笑着摇了摇头,挤到了柜台前。他从怀里掏出两百张叠得整整齐齐的“一两”钞票,交到股票行的办事员手上:“我买四百股‘陈德阳农田服务队公司’的股票。”
那个办事员看了看牌价区的“陈德阳”股票价格,说道:“这位客商,陈德阳公司这次募集十五万两银子,目前只卖了五万一千两。你确定要买陈德阳的股票!”
顾老二点头说道:“买,就买陈德阳的股票。”
那个办事员不再多说,接过了顾老二手上的钞票,开始给顾老二办手续。
齐工继看着顾老二的动作,在那里琢磨顾老二的动机。他突然一拍顾老二肩膀,说道:“你家的辽东田庄是承包给这个陈德阳的?”
顾老二哈哈一笑,说道:“齐老哥好眼力!”
顿了顿,顾老二说道:“这陈德阳服务队做事实在是不错,我去辽东看了两次,那个服务队管理得太好了。我家的农庄被他经营得井井有条,水渠水车全部建得笔直。我看就算用人种也没有陈德阳种的好。服务队的今年每亩能收七斗五升的麦子。”
“这样的好服务队,没有不发财的道理。我算过服务队的账,他们一年的毛利超过三成,妥妥的暴利。我买他们的股票不在乎涨不涨,就等着拿这服务队的分红。”
齐工继见顾老二说得这么好,有些动心。
“我还有五十两银子闲钱,我也跟贤弟一起买点?”
顾老二笑了笑,没有回答齐工继的话,而是从办事员那里接过了四百张股票凭证。办事员又递过来一本股东账册,让顾老二核对他的股票数,然后让顾老二摁了指印。
顾老二买完了股票,和齐工继打了个招呼就挤出去了。
齐工继一个人站在那里想了想,最后一拍手,从怀里掏出五十两银子塞给了办事员。
顾老二走回家里,心情很好。他反正今天请了假,所以也没有去纺织厂上班。小儿子小女儿都去学校上课去了,只有大儿子顾为升在那里看一本阮大铖写的,一边看一边笑。
顾老二从厨房里取出一盘炒黄豆,又拿出一瓶浙江金华老酒,从柜子上取出前几天没时间看的,一边吃豆一边看报,一边吃起酒来。
坐了半天,顾老二却看到齐工继东找西找,找到了自己家来了。
一看到顾老二,齐工继就哈哈大笑:“贤弟,你不知道!刚才陈德阳公司的人跑到交易所发布了一条新消息,说津国公将十万亩抛荒旱地作为公田承包给了陈德阳公司。你是没看到,这消息一发布出去,交易所里那些人疯抢陈德阳公司的股票。”
第六百八十三章泥泞
五月二十,李植带着五百亲卫和一百名仪仗人员,骑马立在辽东省道路两边的草地上,看着步履艰难的运输马车车夫推拉着马车。
这里是锦州北面三十里,是辽东运输大动脉的关键部位。如今辽东的粮食还没有成熟,辽东省内的一百多万开荒劳力、农民和奴隶全部依赖关内的粮食供给。每个月花费着李植海量的银子和粮草。
不过从关内运粮食到辽东,并不容易。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天津大沽港已经成为李植领下的粮食转运基地。这里外通渤海,tái • wān和山东沿海的粮食可以海运过来;内通海河,用漕船可以把粮食运往天津卫城和北京城。辽东一百多万人口的粮食,全部来自大沽。
粮食在大沽装上轮船。轮船穿过渤海将粮食运到锦州上岸,再换马车,将一车车的粮食分运到辽东各地。
然而鞑清留下来的道路实在太差。女真人以渔猎而起,总想着劫掠抢夺,没有兴建基础设施的习惯。鞑子占领辽东二十多年,辽东的交通还是依赖明朝辽东镇留下的土路。
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雨,锦州北面的道路就变成了一片泥潭。运输粮食的马车一直等到今天,等道路基本干了才重新上路。但即便是这样,也时不时有马车陷入还湿软的泥泞中出不了。
李植的前面,就有一辆马车陷入了泥泞中。七、八个马车车夫聚了过来,喊叫着推动着那辆一千多斤的马车。
“嗨嚯!”
“嗨嚯!”
“嗨嚯!”
喊叫着推了十几次,马车终于被推了出来,重新回到坚硬的道路上。马车车夫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他们聚在一起蹲成一团,点着了一根旱烟,轮流抽着。休息了十几分钟,他们才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马车上,开始催动马匹。
李植吸了口气,说道:“想不到辽东的粮食运输,竟这么艰难。”
辽东巡抚郑元骑马立在李植身边,摇了摇头,说道:“国公爷,艰难的还在后面。要不了两个月,辽东的旱田就要收获了。”
郑元指了指荒无人烟的大草原,说道:“辽东地方千里,我们去年底分下去的田地就有一千二百万亩。这些田地有些产量高,有些产量低,平均算下来有七斗的收成。刨去来年的种子,辽东今年大概能收获六百五十万石粮食。”
“辽东现有六十万辽民和四十万鞑子奴隶,一百万人一年大概消耗三百万石粮食。多余的三百五十万石粮食要运入关内。按现在的粮价,这些多余的粮食价值七百万两。”
郑元又说道:“国公爷你也看到了,鞑子统治时候只想着劫掠掠夺,基本不修道路,当初辽东镇留下的道路如今已经是一塌糊涂。辽东各地距离锦州海港大都有十来天的路程。我算过,如果靠马车运送这些粮食回天津,需要二万辆马车来回运送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粮食装上船。”
“如果用四两一个月的价格雇佣这二万辆马车,这一年下来运费就是一百万两,接近粮食价格的一成半!”
听到郑元算出来的惊人数字,李植也不禁动容。如果运费这么高,辽东的粮食就要折价不少。在辽东耕种的佃农、服务队和地主们收入都会一下子下降一成半。
郑元吸了口气,说道:“这还是第一年。如今有五十万壮劳力在开荒和修建水利工程,明年起码能再把一千二百万亩抛荒旱田的水渠和水车架好,把这些抛荒田变成可以机械耕作的良田。到时候辽东粮食产量翻番,一年花在陆路运输上的运费要花三百万两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