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332

分节阅读 332(1/2)

目录

制李植的收割机起来。短短几个月,天津起码涌现了六家收割机仿造作坊。李植今天检查的这家,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李植看了看这家仿造作坊,朝地上的作坊主问道:“你们是怎么生产切割件的?”

那个作坊主抬起了头,诚惶诚恐地说道:“回国公爷,我们从国公爷的钢厂买来坩埚钢,然后靠锻工抡大锤子将切割件锻打成型。再用砂轮磨。”

听到作坊主的回答,李植皱了皱眉头。这家作坊的生产技术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所谓的“大”,完全是人数多。

李植问道:“你们生产一台收割机要多少成本?”

作坊主擦了擦头上的细汗,说道:“要五十二两银子一台。我们的机器质量不如国公爷工厂的,只能卖六十五两的价钱,算下来一台利润十三两银子。”

李植摇了摇头。

李植的官营收割机厂广泛使用流水线和蒸汽机锻锤,生产的效率远高于这个作坊,生产一台收割机成本只有三十五两银子。因为质量好,机器的官方定价是八十两银子,利润高达四十五两银子。

这个山寨作坊窃取了李植的发明,却只能生产劣质的仿制品。如果这样的黑作坊泛滥,最后会降低整个收割机机器的口碑,甚至会因为劣质机器的质量和效果太差,导致农民和地主放弃机械化农耕。

李植看了看跪了一地的铁匠们,又摇了摇头。

作坊主抬头看了看李植,鼓起勇气问道:“国公爷,以后我们还能继续仿制国公爷的收割机么?”

李植淡淡说道:“可以仿制,但是要收专利费!”

“何为专利费?”

“专利费就是本公发明了收割机,享有这个发明的生产权利。其他人要生产,就要从本公这里购买生产许可。这个收割机本公订下的专利费用是四十两银子一台。”

听到李植的话,跪地上的作坊主哭丧着脸说道:“国公爷,小民付不起那么高的专利费。”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你确实付不起,准备好把作坊卖了吧!”

“国公爷,这作坊谁人会买啊?”

李植没有搭理作坊主的哀求,走出了这家“黑作坊”。

“韩金信,找一家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作坊看看!”

“有一家,我这就带国公爷去看。”

李植随着韩金信往天津城郊的东面走去,看到了一个占地不大的作坊。那作坊建在一个排水良好的小丘上,连着天津卫城通往大沽港的官道,从作坊里不停传出巨大的敲击声。

李植一走进那作坊里,就看到三个巨大的蒸汽机锻锤不停地上下运动,在捶打铁砧上的钢铁锻件。

看到李植带着亲卫走进来,作坊里的作坊主和工匠们慌了神,呼啦啦全跪在了地上。不过李植倒是没有搭理他们,李植站在那个蒸汽机锻锤旁边仔细看了看。

蒸汽机锻锤不算新鲜事,李植如今对外高价出售成品蒸汽机。大明本来就有水力锻锤,稍微有点头脑的铁匠都会想到用蒸汽机驱动锻锤。

但是另李植驻足细看的是:这个作坊的蒸汽机锻锤锤臂的杠杆设计得很好,三台小型蒸汽机的力量被杠杆稍微放大,恰到好处地敲在收割机的割刀锻件上。

看到这些蒸汽机锻锤,李植有一种感觉,他感觉这个作坊付得起自己的专利费。

第六百八十一章上市公司

如今的李植,已经不像刚刚穿越时候那样担心民用技术外流。

首先是因为如今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专业化,往往只适合于李植治下秩序井然的社会。比如这条播机和收割机,除了沃野千里的辽东,大明其他地方的佃农用不起,地主没有动力购置——雇佣仅仅图个果腹的佃农耕作显然比使用昂贵机械更划算。

使用机械进行工业化农耕最重要的是法制环境。一个农民耕作五个人的田地,赚取超额利润,却不能被其他豪强眼红、勒索。没有李植建立的法制环境,条播机和收割机运行不到几个月,就会有青皮无赖上门敲诈,就会有恶霸流氓破坏灌溉水渠。

生产力固然重要,但没有生产关系的配合,再好的机器也只能束之高阁。李植南征北战shā • rén无数,所图的就是建立起一个良性的生产关系。

其次,是李植公开销售的产品技术含量确实很高。比如蒸汽机,就需要使用车床、镗床进行精加工。这些车床、镗床使用李植反复改进的轴承,是远超越这个时代的工业母机。即便是别有用心者买了蒸汽机去拆解模仿,没有车床、镗床他也造不出蒸汽机来。

按这个时代的加工精度,即便是红毛和弗朗机人买了李植的蒸汽机去,也无法成功仿造。

所以李植可以放任各种作坊和拖网捕鱼的渔民使用自己的蒸汽机,放任辽东的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而不担心技术外流的问题。

李植看着三台蒸汽机在作坊中轰鸣运作,点了点头。

他朝作坊坊主说道:“起来说话吧!”

那个作坊坊主站了起来,不过还是弯着腰拱手对着李植,不敢站直。

李植问道:“你这收割机生产一台有多少利润。”

作坊坊主听到这话犹豫了两秒,似乎在是在琢磨要不要说实话。

韩金信阅人无数,马上看懂了坊主的心思,喝道:“兀那商人,国公爷问你一句,你就老实回答一句。只要说的是实话,自然有你的好处。若是欺瞒诓骗,回头国公爷就把你的作坊关了,让你赔个精光。”

那个坊主被韩金信一句话说得战战兢兢,拱手答道:“总兵大人教训得是!回国公爷的话,我这仿造的收割机生产一台,能得利润五十三两。”

李植的工厂生产一台机器只有四十五两利润,这个作坊主却能赚取五十三两。李植诧异地问道:“能有这么多?你是怎么做到的?”

作坊主抬头看了看李植,又低头说道:“回国公爷,我们作坊中精细管理,把好每个生产步骤的用料和操作,做到不产生一丝浪费。另外,虽然国公爷设计的收割机精妙无比,但在一些部件上上还有冗余结构,我做了改进。所以一来二去,我们用的材料就较少,成本就较低。”

李植点了点头,赞赏地看了这个坊主一眼。

李植当时粗粗设计出收割机就去南征钱谦益了,设计出来的收割机自然来不及细细改进,想不到却被这个作坊主看出来了。

发明创造固然重要,但要让发明创造造福社会,企业家精神也十分重要。先进的科技要配合妥善的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第一个发明电视的人固然伟大,但如果没有一代一代的企业不断改进电视,那电视就永远只会停留在几寸的大小。

李植觉得眼前这个作坊主就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了解技术的同时,拥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