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发展(上)(2/2)
还有一种小一号的水车,配上印刷机所印制出来的书籍。
更是让山民爱不释手。
这种小一号的水车也是刘元稷特别设计打造的。
同样配备了传动齿轮,传动轴,平行连杆,滑动轴等装置。
加上类似于古腾堡印刷机的水力印刷机。
以及山中就地取材,制作出来的纸张。
这种书籍自然应运而生。
更别说闲暇之时,李郓,刘元稷,于海皎三人带着工匠和村民,制作木制座椅,木床等物,还教授砖匠,石匠烧制红砖。
一种利用黏土加煤矸石(一种采煤,洗煤之时产生的废物)一起人工粉碎,干燥后,进入砖窑之中加热至九百度左右而成。
有了红砖,加上这个时代普遍的三合土,虽然没有水泥,但是也足够让百姓的房舍得以修缮,加固,甚至重新修建新房。
虽然时间只过去了月余。
但是在三人的努力下,黄家村的山民们也切身感觉到了变化。
而这也让山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更别说经过一个多月努力。
土豆,红薯,玉米皆已顺利发芽。
看着新长出的嫩芽,山民怎能不喜。
未来可期也。
“累了吧”
一日,李郓正举着锄头,在田地一边的水渠边坐下休息。
刘元稷慢悠悠的走过来笑道。
“知道我累了还不快过来帮帮我,尽在一边说风凉话”
李郓愤愤不平的说道。
“有老于帮忙,我看我就算了吧”
刘元稷憨笑道。
“你不在河边研究水车,跑这来干嘛”
李郓见刘元稷一阵皮笑肉不笑的,心中又有些愤恨。
“别生气嘛,给你看样好东西”
刘元稷笑着从身后拿出了一张大纸,当着李郓的面,慢慢摊开。
李郓上前,定眼一看。
刘元稷所设计的,正是一座木桥,不过这木桥看着有些怪异。
“你设计一座桥干嘛”
李郓有些不解的问道。
“我们如今一切百废待兴,有了巨型水车,引水渠,下个月我准备设计建造一套利用压力的自动喷淋,花洒系统用于浇灌,还有建立厕所,用我们的粪便引入化粪池内发酵,用于灌溉农田,作为养料,我甚至已经说服里尹,将村里的鸡鸭,家畜粪便也引入化粪池中,如此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水稻,甚至棉花种植也不是问题,我甚至可以利用机械结构原理和水车,弄一套自动插秧,自动除草的机械,动力就是那带动印刷机的水车,其他机械用木制代替,我想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目前我们尚却一件重要的原料,老李可知是何物否”
刘元稷笑道。
“食盐啊”
李郓疑惑道。
“正是食盐,我已经问过了,从我们这海边十五里山地几乎无人居住,而北面的罗浮山和南面的平山只需要砍伐一些树木,再平整一下土地,我在设计一种独轮或者两轮人力推车,十五里山地运输应该不难,关键是跨越那东江,我前几天去实地看了看,我们需要跨越的江段目测大约二十到二十五米左右,水流比较湍急,两岸都是陡峭悬崖,要想过去,几个人还好,弄个大木筏便可渡过,但是人太多就困难了,所以我在想要不要设计一座桥梁,来保证两岸之间的运输,而且有了桥梁,我们便可由此向南,直达海边,到时候挖池煮盐,有了食盐,我们不仅可以给这些山民食用,还能当成以后工业发展的原料,而这就是一座桥的问题”
刘元稷笑道。
李郓听后,也被刘元稷所言吸引。
可看着眼前的木制桥梁,李郓也有些疑虑。
“你这个是座木桥啊,就这桥能行吗”
李郓细细看了看,问道。
“我想了下,问题应该不大,这是一座绳索悬索桥,利用六根碗粗绳索捆绑而成,大桥两岸各以百年大木为基,用人力配合大型轱辘和滑轮等将绳索一边固定,另一边则将其拉入河对岸固定,建桥之地位于密林处,百年大木应不难找到,将六根绳索全部固定后,再用结绳将其一一捆缚,绑定起来,最后铺上木板,如此便大功告成了”
刘元稷指着图纸,向李郓笑道。
而李郓则听着刘元稷的介绍。
沉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