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长乐未央 改变的开始(2/3)
得了此信,刘常满也犯了难。如今丰邑虽然还是汉地,但与洛阳隔了韩、梁二国,将来迁都关中后,隔得更远,势必不可能让爷爷再回丰邑去住,谁敢保证将来韩梁两国不造反?到时候再来一出“广武烹太公”,刘邦可不一定再敢说出“分我一怀羹”的话了。
刘常满当即跑去找萧何商量此事,萧何却笑笑说道:“此事甚为简单,太子只须择一地方,再建一座丰邑,将太公怀念的丰邑故人,一体移来便是!”
听了此话,刘常满只觉得豁然开朗,就是呀,如今自己是大汉太子,很多事情都可以调动国家资源,不必拘泥于自己一身之力呀!
想到此处,刘常满当即高兴起来,立即让阳成延派人回丰邑,将丰邑图形描了下来,又让留守丰邑的二伯之子,沛候刘濞派出丰邑中数个“能人”前来关中,协助建筑新丰城。
经过选择,大家都觉得灞上那一带的地形依山傍水,特别象是丰邑一带,于是汉六年十月,刘常满便率众在戏水旁边,开始动工筑城,仿照丰邑建成了一座城市,取名新丰。
国家有移山之力,丰邑不过一个小小乡邑。因此不到一个月,一个一模一样的丰邑就在戏水岸边落成了。落成之日,从丰邑迁来的亲戚故旧们也都携家带口前来,甚至有的连家里的猪羊鸡鸭都带来了。
看到新丰城,众人都欢呼了一声。这个新丰城除去新了一点,别的都和丰邑一模一样,最大的证明便是,不但各家的小孩子们不用大人引领,便能走回自己家去,就是把那些猪羊鸡鸭放在地上,它们竟然也能在新丰城里找到自己的“家”!
能找回以前的生活,刘太公大喜过望,又住回了新丰城自己的房子内,和一群故人混在一起,再也不肯回槐里行宫居住了。
“呵呵,象爷爷这样的,在后世就是所谓的低级趣味吧?”刘常满心里想着。
然而这次建筑新丰城,却切切实实的让刘常满从头开始,体验到了这个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他改变这个世界的大计,创造一个新的汉朝的开端,也就由此开始了。
或许在军事上的功绩,已经足以为刘常满这个太子留下一些名声了,但刘常满并不满足于此。这些都是些虚的,百姓们说起来,也不过就如同那两位酒客一般夸上几句“太子身高丈二,腰阔十围,声如洪钟,满脸络腮胡子,一声大吼就把临江王太子那个倒霉蛋吓得掉下马摔死了”之类的谈资。
这些玩意,对于刘常满这个后世来的人,没有什么意义,他所要的,是对这个时代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它变得更适合大多数人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
“造那些复杂的东西,我确实不会,可是有些很简单的东西,我总是会的。纵使我不会吧,咱不是大汉太子吗?我可以让人研究呀,我就不信这个时代的人笨,只要知道了原理,应该很快能研究出来吧!”刘常满心想。
刘常满是个习惯从小处做起的家伙,暂时还没想过要大张旗鼓的干什么,能提起他兴趣的,就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比如说,砖瓦的烧制问题。
在北方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后世的大部分房屋,都是砖瓦木架结构。但在刘常满这个时候,多半却是土木结构,也就是说,墙壁一般是用夯土或是土坯构成的。
这倒不是说,先秦的人就笨蛋,连把泥土烧成砖都不会。秦砖汉瓦,那都是极为有名的东西,这个时候,石灰也早就造了出来,根本不需要刘常满去“发明”。
然而秦代为何不用砖建房?刘常满观察了许久,这才发现,原来,最大的原因是,这个时代烧砖的窑的问题。
秦代的砖窑,远不象后世那般,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窑洞,一窑能烧出的砖,足够建设大半间房子。这个时候由于通风道的设计问题,烧砖瓦的窑都是一个很小的圆形直筒窑,而且烧制之后,要靠自然晾干,也没有掌握灌水的技术,因此一窑烧出的砖很少,效率大概是后世的五分之一。
后世那种圆形大窑,刘常满是清楚的知道那是什么样子。
其实制砖是一件比较简单的工艺,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男孩,多半都会记得。将粘土和成很稠的泥块,然后上去用脚踩,一直踩到泥“熟”为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