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长乐未央 改变的开始(1/3)
其实早在刘常满被派驻关中时,他就已经开始策划,如何给这个世界做点事了。听起来很傻,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虽说刘常满一直有这个心做些事情,但他属于那种没有由头就引不出想法的人,因此一直以来,也没找到什么事情可做,直到陪刘太公前往槐里居住。
按说照着这个时代的规矩,儿子立了大功,父亲自然也是要给个封号的,但刘邦没有。因为这个时代还有一个规矩:儿子立了大功,父亲可以代享其成。
当初吕青所以能当上楚国的令尹,完全是因为吕臣的苍头军击秦有功;而吕太公没有任何功劳,竟然在刘邦入霸上之时,就被封为候,完全是因为吕泽的大功在那里支撑着,刘邦没法再为他争取王爵,只好给吕太公一个爵位以示安抚。
但轮到刘邦身上,他可不认为自己应该把帝位让给自己父亲。当初有人提起过这事,刘邦当场说道:“提三尺剑取天下者,吾身也,虽亲父子不易!”
当然,从形势上讲,刘太公一介老农,也确实没那个能耐去当这个皇帝,但刘邦这么让也不让,毕竟于情理有亏。就象在家里吃饭,明明父亲已经吃饱了,但儿子们去盛饭时候,也要问一声“阿爹还要吃不?我再帮你盛一碗来好么?”这是个礼节问题。
更有甚者,刘邦登基之后,只给自己母亲上了一个名号,却提也不提给父亲上尊号的事情,最为过分的是,刘邦当初定都洛阳,却把父亲送到了关中居住,远远的离开自己。
对于这种情况,刘常满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皇家无亲情,真的是这个样子。
这个天下,对刘邦皇位有可能形成威胁的,当然是那些异姓诸候王们,特别是比较有能耐的韩信、彭越、黥布这三个。
当然,内部的吕泽、萧何等人,也是一些潜在的危险,不过这种危险比异姓诸候王要小得多,毕竟候爵手里权力不足,没能自己的行政权,想造反就难得多了。而且候爵共有一百多个,在分封时,刘邦让他们的封地犬牙交错,互相制衡,谅他们也翻不起大浪来。
然而实际上,这些都不是对皇位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反倒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儿子刘常满。虽然是一家人,但这两个人都是有直接资格取代刘邦的,更有可能获得那些别有用心的诸候和诸将的支持。
可这些都是刘邦心里不能说的东西,因此他当然要把刘太公和刘常满一起塞到关中,远离首都洛阳。更让吕雉留在洛阳自己身边,严防儿子篡位——毕竟老爹篡自己位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父子之心他还是明白的。
当然这些都是刘邦的想法,刘常满也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一些,刘太公则完全没有感觉。
但刘太公一直不高兴,哪怕三儿子当了皇帝,哪怕子孙都被封候,哪怕身为太子的刘常满搬到槐里,天天和他一起嘻闹,刘太公还是高兴不起来。
这天审食其从军中回来拜会太子,刘常满知道他对于侍候人有一套,便和他说起爷爷的事情。
自从回到洛阳后,刘常满想了想,这审食其其实啥也没做,杀了人家太冤,便把他从吕雉手里要了过来,借口想让他立更大的军功,将他塞到了秦莹麾下当了一个都尉。“只要以后防止他和阿妈见面,谅他也干不出来什么邪事!”刘常满心想,不过还是不放心,仍然派了陈濞去监视他。
这审食其不亏是侍候过刘太公的,在槐里呆了两天,便找到了原因。
“太子,我看太公这次,恐怕不是因为别的原因,乃是思乡了。”审食其说道。
“思乡了?”刘常满有些奇怪。
“是呀,太公自年轻时候,就爱斗鸡走狗,博陆鞠蹴之戏,最喜欢的杀猪屠狗的汉子,最爱的是顽劣无赖的少年,如今你让他住在宫殿里,周围尽是规规矩矩侍候他的人,岂不叫他闷煞!所以无论侍候的怎么周到,太公都不会高兴!”审食其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