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二十三章 大明的崛起(3/3)
这次的岚山权力改组主要还是集中在内阁和枢密院,议会受到的冲击不大。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为了应对明年就要来临的战争风云。岚山的权力必须赶紧收拢起来,迅速进入战时体制。
毕竟,在吕祖安的治政思路里,历来是民事从宽,由着议会去折腾。军伍从严,那就必须是长官责任制。军令如山,容不得半分讨价还价。
另外,明教内乱的那些人其实真的不能理解岚山议会制度的价值。那么多议员,貌似谁都管事,然后谁也都不管事,全特么打酱油似的。所以他们才会在先前的骚乱中闹下笑话:与其把吃早饭的资源分给这些打酱油的议员,还不如死死瞒住他们,那么吃早饭成本或许能更低些。
按照作者不怀好意的猜测,这大约也是国会山的议员们对于这次明教叛乱处罚从重、从严的根源吧?特么叫你瞧不起俺们,今儿俺们整死你!
当然,作者也十分相信国会山的议员整体素质不至如此。难道还不如“岚山四害”吗?“四害”中的张广和十一岁,吕少安十二岁,这俩人如今还在胡天黑地的厮混,倒也罢了。
不过陈韡十四岁,已经开始认真就学,并且对于兵法出奇的感兴趣。而且常常有天马行空的见解,虽然幼稚,但是吕祖安还是经常会考考他的军略见识。
或许在吕左使看来,所谓的兵不厌诈,无非就是揣摩对方将帅心思而已。根据以往已知的行为惯性,推敲对方此后遇事的态度,然后创造相关雷同的条件,就不难制造陷阱等着对方跳进来。
那么,对方可定也是这样反过来揣摩自己。现在自家多少也算名人了,难保不会落入对方算计中。但假如给自己出主意的是个ru臭味干的毛孩子呢?小孩子的计谋往往更让对手无法揣摩。
何况,陈韡在军略方面,的确是个人才苗子。顺便培养一下,赚个师徒名分,更是大家都高兴的事情。或说时少章也是这个流程走过来的啊,左使觉得值就好,没人跟他顶牛。
“四害”中的潘绍安居然越长越帅,真的具备宋玉、潘安之资,甚至渐渐被喻为乔行简之后第二人。从此性情大变,到处谦谦君子起来。
其余三害甚为不满,干脆把他踢出“四害”群,重新拉了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杨安国入群。按照陈韡的说法,大家跑路的时候,怎么能没人断后呢?
杨安国十五岁,身材魁伟,面相英俊。性格倨傲,心无主见,被人冠以“小吕布”雅号。究竟是夸他英武绝伦,还是损他反复无常,总之就没人给他说明了。
反正拉他入群“岚山四害”,还真没算冤枉了他。加上杨安国自幼跟随吕轻侯习武,自身又颇有天赋,现在武艺过人,等闲军中好汉不在话下。负责狙击断后,便是对上朱棣,也能硬抗三五合。
其实杨安国还是少年心思太重的缘故,才会被人误解。总是自家父亲杨德广平素行事粗鄙,才让他不知所措。特别是在这次明教内乱中,杨德广的角色着实不甚光彩。没有远见也就罢了,居然还有与能力、眼光不相配的野心?
特么还性情凉薄!最后的处理虽然看在刘二祖的情面被张从正找个理由胡乱搪塞过去,但什么叫给门板夹过的脑袋?如今的杨德广几乎就很少出门看人脸色,甚至连小女儿杨妙真也不以父亲为荣。才七八岁的丫头片子,就这么被欧阳抢走,带在身边进行她的萝莉养成计划。
哥哥杨安国自觉已经算是大人,时刻想着要立功受奖,洗刷父亲的过失。于是抛弃学业整天与几个小屁孩厮混。然后就是天天缠着师父吕轻侯要去当兵。
吕轻侯大感厌烦,不过看看他这熊样又的确不像读书的材料。索性帮他改了年龄,丢给方远山带在船上。这个水师今次不是主力,因此不怕他会跑到战场上折腾出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