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二十二章 明教之乱(2/2)
怜我世间,魔尘坌染,除恶扬善,唯光明故。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十二常宝,普启诸明,妙音引路,无量净土。”
说实话,吕祖安真心觉得这圣歌不如金庸老爷子的版本。再说,不管吕祖安多么需要明教基层组织配合管理地方,但是刘豫的伪齐国,他也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搭上干系的。
所以教中上下传唱的,依然是那首卫国战争时期的军歌: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此外,沾化进士、沧州舵主董友;新泰豪强、泰安舵主石珪;青州云门山掌教妙女罗真人;山阳的水匪楚州舵主田四。这四人被定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四大护法颂者。
吕祖安对这些都不甚在意,这些算什么?无非就是一个没有军政大权的教廷而已。无论四大护法的法力如何高深,吕祖安也不信他们能扛得住吕轻侯、朱棣的长拳,或吕安年的38步枪阻击。
据说现在吕安年的38步枪之精准,都能在六十步外打蚊子,快赶上吕轻侯、朱棣了。
但是这帮人随着日子越来越舒服,四年下来,野心也是越来越大了。所谓人心最是叵测,在他们眼里,吕祖安是窃取了明教的果实。
完全不承认是吕祖安和明招山众人的筚路褴褛,辛苦发展整合,才算拿下岚山都护府的地盘。明教只是一些基层在其中起到辅佐作用,远远谈不上创业。
更何况,彼时明教的教廷远在淮西,其满心盘算的,都不过一些江湖伎俩,哪看得懂岚山的浑厚大气!
杨德广是刘二祖的女婿,也是去濮阳接凤姑他们来岚山的使者,当年就没少收过季先许诺的好处。此时看自家老岳父在岚山只是一个议长身份,说白了就是召集大家开会的小脚色,哪来前途可言?自己既然搭上了圣教高层人脉,当然要谋个好前途,撸起袖子加油干啦。
作为岚山都护府议会议长的刘二祖是发觉此事最早的那个人。因为,刘二祖是圣教老人,曾经忠心耿耿!季先看到刘二祖的显赫名爵与他实际掌握的权力完全不相配!
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刘二祖更加应该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更加需要改变自己的尴尬地位。那么,他是否更应该有动力带领大家一起干成此事呢?先给他许个光明右使怎么样?
因此季先、沈铎就找到杨德广,塞了不少珍宝,示意他拿去腐蚀岳父刘二祖,刘二祖立马就警觉起来。经过与吕祖安、张从正密谈后,刘二祖先后向明教高层举荐了常仲明和辅广。
他们同样是要能力有能力、要地位有地位,要背景有背景,但却貌似名实不符的人物。还都是平日里嚣张跋扈,功大难赏的主,明教上下自是欢喜。不过这光明右使嘛,似乎该给辅广留着更合适。刘二祖当然不知道因为他的“忠心投诚”,结果却是把自家的右使勾当拱手送人了。
等到陈亮与辛弃疾一起赶来岚山时,明教早已在蠢蠢欲动了。
知道详情的陈亮把刘二祖叫来大骂了半天。明面上骂他居功懈怠,其实只是不忿,这么好玩的游戏咋会没找俺呢?写封信很难吗?
喔喔喔,老刘你不识字啊。特么不识字难道不是你的错?
月黑风高夜,shā • rén放火时。所谓的“黑风双煞、梁谷六仙”,那都是一群躲在军中整日无所事事,唯恐天下不乱的混蛋。如今能够奉命“打劫”,哪有不欣喜若狂的道理?
军中平叛,哪还有什么机巧、意外可言?因此明教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已经快七十岁的凤姑早早被歪嘴和尚冲虚邀到卧佛寺里小住,此后就再也没有下山。
刘佑、季先、沈铎、高林,石珪、马良、田四等主要叛乱人员被押到议会听证。都护府的议员们群情激愤,但现在是非常时刻,所以就没有公开审判。
首先就是查没清算教廷资产。沈铎之前的那五万原始股,以及教廷来岚山时携带的十二万贯巨资,自当罚没。自此归属岚山都护府的礼部,建立了一个教育奖学基金。
考虑到凤姑之前的善意,国会山也不为己,判定刘佑、季先、沈铎等人叛教,欲北降蒙胡。各罚铜三万贯,勒令阿掖山卧佛寺出家自省。
这还真不是冤枉他们,因为刘佑、季先来岚山之前,还真就有过所谓的“乙计划”。而这些所谓计划也早早被吕轻侯拿到证据。
具体兴风作浪,到处跑腿、行恶,末了还在岚山商业区放了一把火的高林、石珪、马良、田四几个人就太招人恨了。特别张从正,特么那些店铺十有bā • jiǔ都是他的私产,无缘无故就化为灰烬了?必须让他们加倍地赔!
因此,这几人被判各需赔付张大学士一万贯。因为他们拿不出钱来,就判入煤矿改造。期限定为三十年,每遇大赦可减刑期一年。每年所得薪水,全部用于流民收容所改善伙食。毕竟,张大学士再愤怒,但也不愿沾染这等血汗钱不是?
杨德广则被张从正出了医学证明,那年去濮阳接教廷东归路上,夜宿时脑袋曾被客栈门板夹伤过,现在明显智商受损,值得同情。所以杖责三十,然后又给报个工伤,着刘二祖领回家禁足、养病。
宋德珍、孙武正、妙女罗真人、董友等人没有涉事,一样除了妙使职务,入岚山议会见习治政诸事,这就算是自己人待遇了。
此外,孙、宋二人还受国会山委托,可长去阿掖山探视凤姑。至于妙女罗真人则负责料理凤姑养老诸事。顺便又在山上建起一座幼园,专门照看岚山的流民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