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二十二章 明教之乱(1/2)
鉴于明教在岚山都护府中的地位特殊,教众组织严密。吕祖安计划首先强化对明教的掌控。随着岚山都护府的发展壮大,早在淳熙十五年,吕祖安拿下岚山七县之后,看看已经大局抵定了,明教就逐渐把教廷机构从淮西迁移到岚山来。
垂垂老矣的龙姑未能走到岚山就去世了,她的妹妹凤姑勉强来到岚山。
“圣教本支乃是摩尼嫡传,自晚唐“会昌法难”以来,我教吉祥使者传法晋江。至二十三代教主玉林尊者,乃跋涉山川,穷极海岱,此后方弘法福建。
至二十七代上官教主天生神武,于是传法浙江,却遇朱冲父子叛教,上官教主更遭伪宋朝廷内侍多番追杀身故。四护法仅存其二,十二尊者亡其七。
其后朱冲任伪教主。又有睦州方腊者,为本教护法方七佛之兄,以诛勔为名举义。我教护法方七佛、仇道人,并尊者兰溪吴邦、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
方腊义士乃假教主之位,与本教一起经略浙南诸地,东南大震。其后不幸被伪宋阉宦所破。
此后建炎四年,我教二十九代中兴教主刘教主在山东、两淮立国,与伪宋隔淮河对峙。本教王左使于信州响应刘教主,可惜事有不谐也。
绍兴三年刘教主南伐伪宋,本教龙姑余五婆、右使缪罗又分在严州、衡州在相应和,再次折戟。此后刘教主被金贼除国,刘教主更北狩经年。
陈、杜二尊者护佑二公子及其后人四处传法两淮故地,并继任教主。绍兴十年在东阳县被伪宋逼迫,谷左使无奈起事,掩护刘教主去宣城隐居。绍兴十四年再被伪宋侦知,俞左使于是假教主身份在泾县仓促就义,自此本教教主虚席。
刘氏子于是渡河隐居濮阳,此后游走天下,在两淮、山东布局数十年。绍兴二十年黄右使信州二次起事,依然屡败屡战。
可怜刘教主为明教有立国、弘法之功,我明教竟然不能护佑他的子孙。如今刘教主子孙亡者不计其数,只剩下刘佑一人了。
老妇人垂垂老矣,再也担不起这重任了。此次来岚山,便是贪图一份安逸。这教中一应事,但凭左使、教主差遣好了。本教这五件法器也尽托付诸位啦。”
本来路上,凤姑和侄子刘佑商议,是想在岚山驻足重启明教威严的。在明教传法过程中,教主本就是“贤者居之”,并无世袭故事。
所以当年刘豫想要传帝位给自己儿子,连金国朝廷都以为不可。你们明教历来不是“传贤”吗?金国朝廷用意大家当然知道,但是人家用的这破烂借口和理由,也不是随便抛出,未经推敲的。
现在既然岚山明教已经闯出老大名头了,那么岚山的教众就是既得利益者。所谓中枢也不过寄居而已。当然,自己家底子这些年毕竟也重新积聚过,便是到了岚山,也未必就没有施展的机会。
在凤姑原本的计划里,新的明教中枢依然会保留教主吕延年和左使吕祖安位置。但她更希望她的侄子刘佑能“暂且”担任光明右使,串联教众。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整一出争权夺利的好戏。
刘佑号称“淮西大侠”,门徒众多。自觉无论资质、威望、人脉都不输于吕祖泰。况且此时吕祖泰在一次卫国战争后又回去坐镇寿州了,和人家凤姑、刘佑根本不熟啊。
但她到岚山后,却有阿掖山卧佛寺的歪嘴和尚冲虚相邀,在山上驻足一晚。
打内心里说,吕祖安不相信这二人能有何瓜葛,甚而及于乱的。毕竟凤姑都七老八十,冲虚又是一副世外高人嘴脸。况且吕祖安隐约记得,歪嘴和尚他爹也是明教出身,但后来却离奇过世,与当时的明教中枢的刘家难脱干系。
歪嘴和尚人品不错,智商不低。劝说凤姑本份些或有之,鼓动聚乱绝无可能。
事实上这二人也的确没有说多少话,做什么龌龊事。人家只是一起在冲虚斋堂坐禅而已。凤姑对面墙上,就是冲虚亲笔画的那幅海市蜃楼图,画中吕祖安、欧阳夫妻二人飘飘若仙,栩栩如生。
次日凤姑下山,再把吕祖安、欧阳打量许久。最后却是不顾侄子刘佑的焦急眼色,一股脑把明教全数托付给吕祖安、吕延年叔侄。只求能在岚山平安渡日,保侄子一干人富贵、平安而已。
洪武元年,明教教廷就正式在岚山驻足,或说这也是洪武年号设立的理由。
“若有明使,出兴于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新的明教三尊图粉墨登场了。
居中落座的明使当然是教主吕延年了。旁边则是两位光明左右使。一如既往的三尊布局,左使吕祖安与教主吕延年并坐。而右侧居后者,就是刘佑一心想坐上的光明右使位置啦,话说人家刘佑还是蛮谦逊的嘛。
刘佑门下得意弟子,兖州分舵的舵主季先此次率众三百余人来岚山,他的最新身份是妙明尊者,掌降魔银章“五雷令”。
淮西巨商沈铎再携价值十二万贯巨资来投刘佑,于是就拿下了净气尊者,掌青铜印章洁净宝。
陪同凤姑来岚山的宋德珍乃妙水尊者,掌青铜甪端。
其他孙武正妙火尊者,掌青铜三足香炉。
最后一个妙风尊者,执掌的是玄铁金钟罩,就赏给岚山的地方长老刘二祖啦。
从此,
“圣火昭昭,圣光耀耀,凡我弟子,同心同劳。
怜我世人,飘零无助,恩泽万物,唯光明故。
光明慈父,知义知情,启我澄心,苏我明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