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一部 煮海 第三十二章 棋子

第一部 煮海 第三十二章 棋子(1/4)

目录

在孝宗眼里,吕祖安身材魁梧,颇有武者豪迈,然而又气度从容、温雅,多出些文人气息,竟是个文武兼修的少年郎。心下已是信了皇甫坦的赞誉,“果然英雄不问出处也”。

待问些家师学问,自然不如吕祖谦那样渊博,却胜在更加犀利、斑杂。皇帝就笑了,吕家学问,果然都这般“博杂不润”么?对于吕祖安的身世,也就更少了疑虑。

“如卿家所见,金国可伐否?”

经过一番没营养的例行寒暄、考察后,不知为何,皇帝忽然问出这个问题。其实就孝宗而言,原本也就是见见,有个印象罢了。蓦然脱口问出,连他自己也是后悔不迭。朝堂诸公都无定论,吕祖安一乡间异人,又能有何见解呢?

“臣以为,汉家疆土,自当浑于一统。然目前实不可仓促论伐。”

吕祖安犹豫半天,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开玩笑,俺还没准备好呢,现在就打仗哪行?

“喔,说来听听。”孝宗想起之前吕祖谦的主张,果然还是兄弟一体啊!莫非竟是早就做过文章了么?孝宗恶狠狠想到。若真如是,则便是那吕祖谦,其心也未可知了。

“臣自北朝来,颇知今日之北朝,悉仿南朝故事。而其立国不过百年,民风简从,赋税不繁,军甲未钝,故知其不可仓促论伐。

臣私以为,立国当在己强而不在敌弱。然欲静待敌弱,诚亦不可为也。夫大国之争,首在经济民生、兵甲士气。若能“日侵月削”,则我愈强而敌愈弱,乃可论北伐有期也。至于当下,诚宜修甲兵于边戎,以待己强。”

孝宗听的频频点头,末了却长叹一声:“理当如此。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子若不肖,怕是此后连眼下局面都难维持啊。”

吕祖安愕然,感情您也知道自家儿子不太靠谱啊!那还折腾他干啥?有这精力,学学北朝直接立太孙不也挺好的吗?如今南北太孙的年龄也差不多啊。就算北面那位“徽宗附体”,才情更高些。可南边这位也毕竟不是昏聩之辈,尽可支撑的。你说你弄个神经病的儿子当皇帝,是嫌自己活得太顺心了吗?

只是历来宫中之事,那都是水深无比的,吕祖安当然没有傻到掺和的意思。何况他又算老几?一个不入流的将侍郎,很有前途吗?

好在吕祖安这种做过营销的人最是惯于察言观色。总能随机应变,向客户推荐出疗效更好,病理更对症,性价比更适合的保健药品。当下灵机一动,索性壮壮胆,试把自己“割据山东、两淮”的意思露一点,看看皇帝啥意思?

“陛下,臣或有一策可安帝心。朝廷或可扶植民间豪强义士,于淮西、山东诸路施行屏障。不时对北朝行侵削之策,为我朝赢得时机。然后可勤修内政,则北伐可期也。”

“嗯?”孝宗果然来了精神,这法子不错。先把两朝地盘从中隔开了,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只是嘛!若是屏障变成刘豫那等逆贼,可就得不偿失了。必得忠良之士方可为之。

可这如今世上,便是有忠良之士,多半也都在朝堂上做官呢。如何愿意干这等风险极大的苦差事?何况,除了忠良,还要雄才啊!不过眼前这个小家伙貌似就挺合适的嘛!吕氏家族的忠心不用怀疑的,这小家伙的能力也没得说了。事也是他挑出来的,说明极愿尝试?

“若卿试为之,将来如大宋何?”

与他便宜老爹高宗比起来,孝宗皇帝倒真的是没有特别反感民间力量。否则之前制定国策时,也不会允许世家“义军”的存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