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三十二章 棋子(2/4)
这个其实也好理解,毕竟,之前大宋丢失的地盘并非是在他手上造成的,甚至都不是他这一脉赵氏丢的。
而他的所谓北伐,收复祖宗失地,那也是要收复自家老祖宗赵大的失地。这中间,多少也存着赵大的后人要与赵二的不肖子孙别别苗头的意思。
要说孝敬高宗那就另外一回事,人家给你皇帝坐,那就要懂得感恩。况且,若不懂感恩,这皇帝位子也做不牢啊。因此,只要你是在金国地盘上折腾,孝宗绝对不会象高宗那么敏感。
“那是俺的地盘,虽然被金国爷爷抢了去,但那还是俺的地盘。你敢来抢,俺就砍你脑袋!”
当年张邦昌就是这么没的。哪怕老张是被金国所逼,根本没有登基也不行。哪怕有宋“不杀士大夫”的百年惯例都不行,照杀不误。张邦昌也是两宋时唯一被皇帝砍头的文人士大夫。
至于为啥金国过来抢了地盘,就不用担心被高宗皇帝砍脑袋?甚至高宗皇帝还要转身去给金国装孙子?那就另外一种说法。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那是皇帝的谋略,能叫装孙吗?
“陛下,臣为吕氏子,仕宋十世有余,自当永为宋臣。臣若为国屏障,不敢有亏先祖德行。”
“卿为吕氏子,朕信的。然卿于朱子理学事,又有何见地?”看看见识还不错,孝宗决定继续考考这小子。
吕祖安笑了,给朱熹理学上眼药的机会来了:“臣以为朱子理学之论,本是民间一家之言而已。今使陛下闻之者,不在理家诸子,而在东南诸豪强、官宦也。”
“这话却是新鲜,当何解?”
“陛下,理家之说,臣虽未深习,亦知大略主旨,在于格物之极,求得完美。其理论立意极高,其格物钻研亦极深。臣以为可为一家之说,然亦不足万世师表也。
何哉?吾师曾言,夫天下众生,不在完美,而在守缺。就格物而言,今日得一事,明日晓一理,日积月累,而格物不止。则可前赴后继,无穷尽时。如此后人必胜前人,社会乃得进步。
今理家诸子之说,却是囊尽古圣人之意,得其精髓,圆润其理,循环往复自成天地。至后人再无法前进一步,则于后世,必生危机也。
至于臣答陛下所问者,不过东南地方不欲征战费钱而已。今若无南北合约,则彼辈未必愿向陛下进此理说也。故臣以为,诸子之理说当归于学术,不应归于国策也。”
“果然!”
孝宗脸色已是不虞。要知道,南北“叔侄”之议,本就是他的逆鳞。而东南地方,居然敢用理家的“纲常”之论恶心自己,束缚自己北伐大计,真的是“其心可诛”!
“如卿家所言,若为山东、淮西屏障,所费几何,何时竟功?”
“臣私以为,当以十年计之。至于所费,岚山自可筹谋。但请陛下允岚山贸易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