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十五章岚山别院(2/2)
村东北又有一山包,两处相夹的山包南坡,就被欧阳点名征辟为研究所的驻地了,取名岚山别院,占地四百余亩。另修了高墙大院,只在西面开了个门,与岚山村落相通。因为属于旱地、荒地性质,欧阳就把吕祖安所得的一百三十贯束礼钱尽数拿出,算是把这块地变成她个人私产了。
她的计划接下来需要多搞些酸碱产品的研究开发,自然火药也是要放在这别院里做的,所以对安全方面的要求较高。而且此处离海、离狄水码头都更近便些,西面有村落、北面有窑矿阻隔,万一有啥意外,也好多些逃亡海上的准备时间。
为了安全,别院北山的山顶树木柴草全都砍伐一光,残留的树桩高度普遍留了一尺左右,周边还顺便挖了不少深坑,错落密集。一来防火,二来能多储些雨水。
最后,真要有生人晚上想爬山靠近,那也要先要保证自家运气不坏,不会被树桩和水坑算计到。别院东面海滩略作平整,留作储备用地,眼下暂作为少年、青壮的训练场所,占地五百亩。
砖瓦、铁器、水泥、贝壳等需要煅烧窑矿统一规划在山包北坡,取名岚山锻造,占地一千余亩。与岚山别院隔山头相望。此处四面皆有断续小山包围,便于护卫哨守。
地势虽有起伏,然而三条通道与外面连接起来,还算宽敞够用,而且烧砖、烧石灰烧贝壳粉、烧水泥,所用材料皆可就近运进来。后来扩大生产,又继续延山脉余势往西北方向的荒地扩建了一圈,取名岚山工矿,占地近一千二百亩,这就算违章建筑了,吕祖安想。
西东北的海滩就开发成盐田了,占地4000亩左右,取名岚山盐场。
在岚山村的山麓北面,东西延绵连接流民营和岚山锻造、岚山工矿的山谷地带,扩建流民新营。主要还是为了给做工的流民提供住宿生活,占地一千余亩,那就一千是岚山新村了。
原来的流民营基本该改做收容、观察新的流民住所了,大约占地一百余亩,取名岚山收容所。
岚山村西南大片长形土地,南抵狄水,北与岚山收容所隔着山包,东北连接旱地,就是岚山村此次单笔花钱最多的那千亩良田了。不过如今经过水利整修,肥力也都赶上,这改良的良田就达到两千亩。
岚山旱地在岚山村西面,分别与良田、收容所、岚山村、蓝山新村、滩涂等地连接,原本有三千余亩,因为建设岚山村占用了几百亩,又开荒一千亩,大约还有三千五百亩。
旱地东面就是滩涂了,这里也是计划把酿造、食品加工、肥皂等地点都放在这儿了,取名岚山食品,占地千余亩。
狄水北沿岸用巨木打下不少木桩,这是做码头呢。岚山码头建在狄水下游,岚山村西略偏南方位,占地300余亩,旁边开辟一块椎场,占地七百亩。又在岚山食品与旱地之间修了一条宽敞通道,把岚山村西南门和码头连接起来。
路面用当地山脚的风化泥沙和着海沙、海卵石、石灰碾平,还真是不怕雨水,少了泥泞。守卫岗点也修了八处,日夜派人轮值。
林林总总下来,投资不下几万贯。按照吕祖安估算,无论钱粮支撑能力,还是建设时间周期,大约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现有规划建设,不过前期可以边建设、边生产,时间还算充足。
钱财好说,只是这基建的人力又不够用了。难道这黄河泛滥的还不算严重?恍惚间,吕祖安甚至发觉自家快要泯灭人性了呢,所谓为富不仁者,千古常态啊。
整个村落靠海较近,不但村外的水沟挖的宽深,村里也同样开挖了了不少纵横浅沟,据说这是排水系统,村子的水沟和圩子的水渠相连,在村西汇聚后往东流入大海。
说到房子,那都是规划好一排一排的连在一起,这样能省很多面墙,横平竖直,毫无园林美感。关于这句话,还是县里的张主簿过来量地时评价的。
至于流民营的一干流民,能有房屋住就好开心了,全特么没心没肺地跟着吕大官人的指挥棒走来走去,谁还去管他没啥啥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