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十六章 教育的紧迫感(1/3)
如是到了淳熙八年阳春二月,岚山村已略具模样,其实那时建房子很简单的。周围农民冬天都没事干,雇工一些,流民也不断涌入。只是盖房子,连带屋脊才两丈五尺高,还有水泥这种建筑大杀器的存在,有甚困难的?
甚至欧阳晚晴的工狗计划也颇有放大,加上水泥开工,如今月入已是两万贯规模了。买地、建村的钱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竟然没有对生产制造等环节带来影响,倒是把靠近周边的村落经济小小刺激了一把。
因为岚山基建需要,加上对南朝客商水泥的允诺。吕祖安好说歹说,总算请动欧阳大小姐把水泥试制出来了。话说这玩意粉尘这么大,欧阳真心不愿意搞。依着这个年代的糯米浆加石灰加童子屎尿的配方做出来混凝土,不是已经挺好用的嘛。
但是水泥结实、便宜、方便用啊!吕祖安万没想到阻力会在这儿。苦苦哀求,就差跪搓衣板这一大杀器助威了,欧阳才算勉为其难决定试一试。
果然,此物一出,就不再担心南朝货船的回程问题了。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明显是被南朝用于军事营寨加固用途了。吕祖安其实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无论官府、民间,建房子可不是象他在岚山这么随意折腾的。
官府建的房子都有一定制式说法,一点规矩都乱不得,所以哪怕岚山水泥再好用也不行。
民间富户建房子希望的是留下百年基业,建筑材料上优选的依然是上等青砖、糯米、石灰、童子屎,几百年的信誉,可不是你岚山吹嘘几句就能铺开市场的。
至于穷困人家,那还是自己捣鼓泥巴垒起来更便宜,谁家用的起水泥啊?
此外,城墙也是有制度遵循,不能随意换材料的。至于说水泥筑路、架桥,那就脑残。谁会把白花花的银子丢路上呢?
因此,这和时代的水泥最大用途就是营寨加固。河堤抢修、临时建筑、以及码头筑堤了。方便、省事、牢固,才是最正确的水泥营销概念。
甚至吕祖安还特意画了几张草图,比如碗口大、一尺深的密集陷马坑。再比如四棱五角的巨大拒马墙。这些在平时都没法预先布置,因为你挖的陷马坑再多,几场雨就给你泡汤了。
现在只要一次做好,就能永久存在了。想想自家营寨周围布满这种陷马坑,什么样的骑兵都没法偷袭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将士们睡眠时的安全。
之前的营寨使用木桩打进地里,人家两匹马过来绳索一套,连根拔起,你这营寨就算白立了。如今先挖好大坑,填进水泥砂石,再把木桩立下去。嘿嘿,你倒是来拉呀,四匹马也要折在这儿!
至于一座城市的城墙高大广阔,指望运输巨大的石块做拒马墙,一般地方真修不起。现在就能了。随地把水泥活上沙石浇筑成型,干透之后往墙脚下一堆,再想架云梯攻城?呵呵,你先蹒跚爬到城墙边上再说吧。
码头更加需要水泥制作岸堤了,可以把码头更加突入到河中,水深达到了,货船的驳岸吨位也就增加了,自然运输的成本就能大幅下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