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十四章 第六产业(1/2)
欧阳倒是依然淡定,仿佛一切都那么轻描淡写。本来嘛,作为一个工科狗,眼下干的事情若是放在之前的同学间炫耀,怕不要被那些工狗鄙视死啊。淡定、淡定,欧阳数过钱粮后,大笔一挥,新的采购计划出笼了。这次主要瞄准的是雪糖市场,应该是太好卖了。
不过这红糖的货源倒是不好组织。六月上旬,吕祖安悄悄和老刘一起去了趟海州的曲阳城,走的当然是朱元璋朱老善人的门路,一路上都是他们家的小四朱棣在指挥驾船,遇到盘查的也是他出面应付,居然滴水不漏,一路顺风顺水。
吕祖安细心瞧着这孩子行动,身形高大魁梧,虽然才十八岁,端的沉稳刚毅,果然有股子王八之气。不过也就这样了,随你什么英雄豪杰,到了吕祖安这里,统统别玩花样!话说刘全、曲成这些以后的混世魔王们,如今还不都乖乖地小猫咪一样?
朱元璋上次就已经赖上吕祖安了,家里几个猴崽子不省心,务必帮忙带一个在身边教导,人家束礼更加大方,100贯!马氏亲自出面奉上敬师茶水。
吕祖安仔细看看,老大朱标就算了,要操持家务。老二朱樉阴柔,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年龄也大了,不要。老三朱棡个性粗糙暴躁,此刻正拿牛蛋眼瞪着吕祖安,意思你要选俺,少不得和你拳脚上切磋一下!被老朱一拐棍给抽走了。
四子朱棣倒是沉的住气,潜力无限。按老朱话说,此子最像老子。不过吕祖安在看到旁边马氏的表情后,忽然也就明白了。老朱这是在安排家族继承人的大事呢。按照这个时代的南朝礼法,家业多是长子承袭。但是北朝习俗中,又有幺儿承家的传统。
老朱家南北兼济,这就有点麻烦。加上老幺朱棣明显不是个本份的性格,睿智如马氏,怎么能不担心以后家门内乱呢?老二、老三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人物,无论如何也没法染指家业。老四就要好好打发一下。巧了,如今冒出吕祖安这种仙人子弟,不正是最好的接盘侠吗?
马氏见吕祖安沉吟不语,只是淡淡盯着那盘束礼上方的墙壁研究,并不看那束礼一眼。人家那啥智商啊,知道自家心思被人看破了,也不尴尬,继续加价呗。
当下撸下手腕上的玉镯,只恨无缘拜见欧阳娘子,这副手镯却是自己年轻时某位南朝郡主赏赐,现在借花献佛,还请师傅代为转达,云云。
吕祖安这才在一片惊讶目光中还礼做谢,当下自然就点了朱棣这个乱家的混蛋,呆在身边慢慢调教了。老朱夫妇这才长长舒了口气,朱棣也是欢呼不已。当日大家一醉方休。
转会话题,一行人到了海曲弃船上岸后,自然又南朝的商贾前来接洽。据那南朝商贾说,这海州在南朝治时原本是分为东西两城的,东海州治驹山,西海州治曲阳。划归金国后,改西海州为东海县,治曲阳城,两城东西隔海相对六十余里。
但其实两地在东南方向陆地已经相连,北面相夹一个狭长大湾,乃是天然良港。曲阳扼守山东、两淮咽喉,西去徐州300余里,是为军事要塞。
众人进了城,寻一高处瞭望全城,所见城池大约南北一百丈,东西五十丈。有一个东门、两个南门和一个西门,西门为主城门。
城池的东南城墙处凹进城内,整个城池就像一把带把子的菜刀。东南角有一寺庙,称蟾蜍寺,寺南有一条东西古道,可以西至邳州、宿迁、徐州,是为交通咽喉要道。
曲阳城池不大,但非常坚固。而且分为子母城,其外围的圩墙很大,即所谓的“城中有城”。如今城中商贾云集,多是一些走私前奏议事场所。谈妥了,就能从“北神镇”的椎场内外上下其手,总之能操作到一些“合法”手续,“公平、公正”地运输交易了。
老朱介绍的南朝商人自称姓陈,代替东家驻足山阳县北神镇椎场。圆圆滚滚的身材甚是富态、和善,但两只小绿豆眼偶尔精芒闪烁,就没少打量、研究吕祖安。这也是很自然的,无论你是谁,只要你能凭空玩出吕祖安如今的场面,你都会受到业内关注的。
一顿老酒灌下去,双方很快敲定交易。谈定月底前组织一船红糖从运河延淮河出海,然后直接走狄水靠岸。价格嘛稍有优惠,每石十八贯,此后每月一趟,但是要铜钱,不收交钞。
至于岚山货品,却要帮他们装满回船,价格随你岚山开口,自无不从道理,同样铜钱开道。不过这个却是困难,岚山出品多是量小、价高之资,都给你装满了,别人咋办?
“不过,水泥你们要吗?”吕祖安忽然灵机一动,这天下最不缺的,可不就是泥巴和石头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