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 第五章 千秋运河

第五章 千秋运河(2/4)

目录

第一,南方的政治稳定。

第二,南方的经济发展。

先看南方的政治稳定。隋朝是由西边的北周、东边的北齐和南边的陈朝三部分构成的。隋文帝虽然用军事手段把三部分整合在一起,但是,作为被征服地区,东边和南边一直不太稳定。开皇十年(590),南方不是曾经全境皆反吗?南方一旦发生叛乱,就需要隋朝做出反应。可是,隋朝的都城大兴城远在西北,山遥路远,信息不畅。另外,即使信息通了,如何从北方调集兵力、财力到南方,也是一件麻烦事。

要知道,在人类发明铁路之前,人员也好,物资也好,只要是大宗的运输,就数走水路最方便,因为水力比人力、畜力都强大多了。可是,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一江春水向东流,除了西北的额尔齐斯河和西南的澜沧江,鲜有南北走向的水道。这样一来,如果想把北方的士兵运到南边,就会相当不便。

杨广是当年平陈战争的统帅,又亲自参与南方平叛,此后坐镇扬州十年,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怎么解决呢?他一上台,先营建东都洛阳,要在东部地区建立政治中心,目的就是及时对东边和南边的事态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他还要开凿大运河,利用人工水道把北边和南边联系起来,这样也好解决战争状态下运兵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当时,开凿大运河首先是江南维稳的需要,也是维护统一的需要,是一个政治举措。只有考虑到这个因素,才能解释为什么隋炀帝刚刚下令营建东都,随即就下令开凿大运河,然后马上巡游扬州。因为在隋炀帝看来,这三件事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再来看第二个背景,南方的经济发展问题。开凿大运河,可不是单向的政治考虑。它除了能把北方的军队运到南方之外,还能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这就涉及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江南开发。

在更早的秦汉时期,江南地区还一片荒芜,人烟稀少,非常落后,在整个国家中的经济地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关西,经济中心在关东,都属于黄河流域,所以,跟一江春水向东流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大动荡,很多北方人都到了南方,南方逐渐被开发,成了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到隋朝的时候,南方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而且发展后劲十足,俨然是成长最快的经济区,这就不能忽略不计了。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而政治中心还在北方,两个中心无法沟通,这样一来,原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成了问题。隋炀帝镇守江都十年,对这种形势的改变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也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这样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有着非常严肃的政治、经济目的,是隋炀帝判断形势、高瞻远瞩的结果,绝不是帝王享乐或者是迷信这样肤浅的理由所能概括的。

二、运河构成

开凿大运河有十足的必要,问题是,具体怎么开凿?隋唐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中国的大地上跨了十多个纬度,全长四千多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规划必须先行做好。

隋炀帝做出的规划,有三点至关重要。

第一,分段开挖。

第二,尽量利用原有水道。

第三,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延伸。

先看第一个特点,分段开挖。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是由四条运河沟通在一起的。沟通海河与黄河的叫永济渠,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叫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长江的叫邗沟,沟通长江和钱塘江的叫江南河。这四段运河,大致分了三次开挖。

首先是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凿通济渠和邗沟。为什么这两段最先开凿?很简单,为了隋炀帝下扬州。扬州在长江的北岸。隋炀帝从洛阳到扬州,要先从黄河流域进入淮河流域,再从淮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这样一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还有沟通淮河与长江的邗沟自然要率先开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