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1/4)
慈明、伯求都是有见识的人,却一样对董卓这样的良家子不屑一顾。
殊不知,如今朝堂上内忧外患,董卓这样的人固然出身卑贱,却已经成了气候。
若再把他们排斥在朝堂之外,只怕是迟早生出祸事。
这种人,只能偱偱诱导,而不可一味的打压。
用的好,那可是我等的臂助。”
“先生,您对刚才那董门良家子,有兴趣?”
“兴趣嘛……呵呵,我不通武事,对那孩子了解也不多。
只是从他的表现来看,初时能忍,行事也很沉稳;而后出手,更杀决果断,颇有大将风范。
而他的随从,也多是能征善战的勇武之辈……对了,那孩子说,他曾在西羌从十万人的重围中杀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若是如此,你等以后遇到他,断不可小觑。”
两人点点头,都没有说话。
蔡邕笑着说:“奉孝,你八岁就随我学习,这些年我会的,都已经教给你了。
颍川是你故乡,明日我启程,有元叹陪伴即可,你回家和父母相聚吧。
你要牢记,天下能人有很多,你虽然已经从我这里学了不少,但还要继续努力。
我这里有一封信,回头你持此信去颍川书院拜访,多听多学……若有机会,多出去走走。”
瘦弱少年一怔,“先生,学生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您为何要赶学生走呢?”
“呵呵,我生平有三绝。
书画经文,元叹受之;琴道音律,昭姬传承。
然,邕最得意的,还是幼年得异人传授的兵法韬略,合纵连横之术。
元叹生性耿直,虽聪慧却不善变通,昭姬女儿身,也不适合学习。
此术如今都传授于奉孝,怎会怪罪你?”
“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离家多年,正应该多尽孝与父母。
而颍川能人异士很多,你也可以多认识一些朋友。
邕有一言送你:江河之大,因其能汇聚百川。
奉孝当时时牢记,多学他人优点,将来方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
瘦弱少年点点头:“学生当牢记老师今日教诲!”
第四十九章太平教徒
天刚亮,蔡邕的车马缓缓驶出了颍川。
荀爽等人得知消息的时候,蔡邕早已经离开的颍川,令荀爽、何颙顿足捶胸不已。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碧空万里无云。
车马沿着颖水官道行进,大约在中午的时候,就离开了颍川的地界,转入河南尹的领地中。
由此,向东南行进,大约一天多的路程就能抵达管城,而后继续前进,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陈国,算是进入陈留的地界中。
蔡邕没有在河南尹停留,更没有去拜访河南尹王允,而是直接坐船跨过了颖水。
魁梧少年在经过河南尹的时候,忍不住询问道:“老师,我们不去拜访一下王大人吗?”
蔡邕在车上正闭目养神,听到少年的话,思忖片刻后摇摇头。
“子师此人确有才气,然心思狭窄,惯用阴谋。
而且此人为清流党人,我们最好还是别和他走的太近。
元叹,非是老师胆小怕事,十常侍如今风头正盛,且又和大将军藕断丝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