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9(2/3)
吕哲心情美好不止是因为身边的妻子们和乐融融,还是因为与秦国那边的合并商谈明天就会出现结果,更加是因为明天就是南陵成各处雕像揭开面纱的时间。
与秦协商的曲折一直不少,扶苏开出来的合并条件基本上能称得上是漫天要价,他请求吕哲保留内史郡、北地郡、上郡……也就是秦中枢依然掌握在手里的三个郡,将这三个郡作为诸侯王秦国的领地。
要是吕哲同意扶苏保留三郡之地,那与一切的初衷压根就是背道而驰的。短期内或许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过上那么个一二十年或是三四十年,缓过气来的赵氏赢姓会不会再来一次“东出”戏码?
最重要的是什么?并不是吕哲无力使用武力达到统一的目标,是吕哲不想内战大规模的损耗人口,妨碍华夏民族难得一遇的向外开扩机遇,使得吕哲的有生之年没有把握住“天选之民”的一切优势,这才没有单纯使用武力的倾向。若是扶苏死咬口保留三郡之地,吕哲哪怕是再不愿意也只能付之武力,到时候将三秦之地杀个血流成河什么的,对于吕哲来说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减少了本来应该保留下来的二三百万人口罢了。
作为商谈代表,汉国执政官萧何,他给予的回复并不复杂,扶苏愿意作为新帝国的一名诸侯王,就只保留咸阳城以及周边三十里作为领地,待遇上与之赵王歇并没有不同,要强于韩国之君,不愿意外出开扩的韩成也不过是会作为新帝国的一名内封一等侯爵,其余如楚、齐、燕压根就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也就已经确定成为外封诸侯王的魏咎还是王爵。
萧何还给予了扶苏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像魏咎的选择那样,保留王爵的同时由吕哲提供财力和物资上的支持,自行去招募人才和士兵,先期可以在汉军……错了,列国合并之后就该统一称呼为“帝*”了,可以在帝*的帮助下先打下一块土地站稳脚跟,后续中帝国也会持续给予一定的支持,到时候只要不是将兵锋指向帝国,爱打谁打谁,爱侵略谁去侵略谁,必要的时候帝国还会帮一把。
吕哲暂时还不清楚扶苏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是并不妨碍他有一个好心情,那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登陆倭岛的汉军进入内陆后发现了一些好玩的人种,那种倭岛土著身高也就是一米二左右,但是奔跑起来竟然是能长途跟着骑跨战马驰骋的骑兵,实在是有点新奇啊……
第七百九十五章:航海时代
汉国的水军是吕哲刚发家不久就被重视的兵种,当时吕哲治下只有竟陵一处造船工坊,该工坊所制造出来的船只只能提供于内河行驶。
吕哲麾下的水军正式得到高速发展是在南陵城建成之后,于长江中游河段的左右两岸设立三处造船厂着手研究新型船只,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主要研发内河类型的船只。
开始研究海航类型的船只是在吕哲攻占百越诸地,吞并了闽粤之地、瓯越之地、岭南之地,先是在新设的闽南郡沿海(现代泉州附近)设立第一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其后又在南海郡沿海(现代广东附近)设立两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第四处海航船只研究基地是在吞并齐国之后,设立于东海郡的东门阙(现代连云港)。
沿海的研究基地设立开始了吕哲治下对于褐水海军的启航之路,不过总得来说大多是属于研究实验性质,五六年的时间内各式各样造型的船只被研究和制造出来,开出沿海后有些离岸行驶不到十来天直接喂了鱼,有些是使用一两个月虽然没有沉没却也发现巨大隐患只能返厂,首款经过反复试验证实可在海面行驶的船只还是在近一年才出现。
第一款被证实可适用于海面行驶的船只,它的长度是在四十五米、宽度十八米,具有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的外观形象。因为有增加内部空间的需要。它的两舷向外拱,因此看去船身也显得“肿胖”。不算船桅的高度是分为两层含吃水深高度七米,也就是吃水深度四米左右。露在水面是三米左右。算上船桅的总体高度,将船桅之上必要的瞭望哨斗算进去,总高度是三十四米。
说白了吧,吕哲治下的造船基地设计海航船只的时候依然是将华夏文明特有的“脸盆”情结给整进去了,那么也就是追寻着一种船只总体形状趋于“圆”的姿态。
华夏古人很早就发现盆子具有很强的浮力,他们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会有浮力,只是认为该种形状最有安全感。因此也就有了“脸盆”情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