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7(2/2)
此时此刻的刘邦绝对不是刚刚获得巨鹿大胜项羽的对手,那不止是项羽率军以弱胜强在巨鹿所取得的胜利,还是从帐下的能臣猛将上,更加不单单是出身上矮了一头,是刘邦从现有的任何一方面都弱势于项羽。
在咸阳宫城内享受秦二世妃子或宫女的刘邦一听项羽率军向咸阳逼近,那一刹那连衣服都没穿就赤条条地跑出房间要逃跑,还在在几名谋臣和将领的安抚下才冷静下来。
有时候实力不足无法依靠智力来补,但是智慧在某些方面却是能够扭转结局,刘邦万分幸运的是手下有一个叫张良的张子房,天幸的是这个张子房还与项氏集团有着良好的关系,甚至是张子房在项氏集团中有一个刎颈之交的项伯。
大难临头的刘邦急的团团转,这个时候张良站了出来。
张良连同萧何建议刘邦退出咸阳城,不但是退出咸阳城还将进入秦地劫掠来的财帛进行集中,要用向项羽进献财帛展现出臣服的一面。张良甚至还建议连获得的那些文献、户籍、山川舆图完全敬献给项羽,表现出绝对的臣服,用这样的办法来度过这一次危机,可是这一举措遭到了萧何的反对,萧何认为什么都可以敬献,唯独文献、户籍、山川舆图必须留下,那是关于沛公刘邦日后能不能成为一方雄主的关键。
相对起张良,刘邦似乎更加信任一同从沛县崛起的萧何?在张良述说留下那些东西的危险性之后,刘邦依然还是听从萧何的劝谏,哪怕是担负着巨大的风险也将文献、户籍、山川舆图暗藏了下来,并极力进行掩盖。
劝说无望的张良只有带着忐忑的心情前往霸上的项羽驻军处,他并不是前去面见项羽,是前去找项伯,用巨大的财富贿赂项伯,恳求项伯一定要为刘邦进行转圜关系。
“鸿门宴”的结果直接展现出了张良的努力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建立在张良成功贿赂项伯的前提,也是张良寻求到一个执戟郎的帮助。
那个执戟郎当然就是当时为项羽效力的韩信,若不是有韩信的暗中帮助,项伯绝无可能在范增的层层监视下获得战剑,刘邦被项庄即将一剑斩杀的时候也不会有项伯手持战剑进行格挡。
很多人对那一段历史进行过无数的猜测,小小执戟郎怎么可能逃过范增的监视帮助项伯,一心想要杀死刘邦的项羽为什么事到临头迟疑,包括韩信在进行背主行为后怎么能够逃脱,最后才成为刘邦手下最能征善战的战将。
没人能够知晓当时项羽到底在闹什么幺蛾子,就如同没人能够猜测其后项羽为什么会与范增又隔阂一样。其实从始至终都有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就是张良。
事情到了那一步,刘邦与项羽先前经营的友情已经不复存在,张良以自身效力项羽换取了刘邦得以分封汉中王。
项羽得到张良的效忠就愿意放过刘邦,可以想象项羽充分见识到了张良的才能,同时项羽也有充分的自信。
在其后,因为张良的暗中离间,项羽与范增越行越远,到了最后甚至发生了项羽驱逐了自己亚父范增的事情。
纵观张良在上古先秦结束之后的所作所为,不论历史的评价对他是怎么样,可是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为刘邦贡献最大的就是在项氏集团内部作为间谍。所以,很多历史阶段的雄主看重某个人,说那个人是他的子房,其实意思并不全然是在赞赏智慧,某些方面来讲,就是在说那个人可不可以像张良一样,成为一个对其事业有重大帮助的间谍?
第七百七十章:必要的血腥
一生的荣耀几乎是建立在信任和背叛之上,利用他人的信任便宜行事进行最终的背叛,有一句话来解释这种人,将一切的所作所为随着某个人获取最终的胜利全部正义化,那就是“各为其主”。
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进行美化终究是逃不过背叛者的名声,尔虞我诈换取而来的荣华富贵必将是处在内心不安的忐忑心灵。所以日后就有了张良假装服药以至于双腿不能行走,用这样的一个行为来减少成为皇帝了的刘邦对自己的猜忌。
“独善其身”这个名词也能用在张良身上,于刘邦想要清除掉一帮打天下的功臣期间,其余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等人多多少少还抱着一些共患难的真情,独独张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站到了刘邦这一边。
真的只有张良是智者吗?谁又能说得清没有看清局势的聪明人存在,但是也是智者之一的萧何为什么在韩信出现险情的时候极力为其解释,最终萧何也因为相助韩信落了一个被乱棍打死的下场?
纵观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文臣武将,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人无一不是落得悲惨下场,其中越是表现得出挑下场就越是悲惨,为刘邦攻取天下三分之二的韩信尤甚,只有一些放弃了友情的功臣能稍微落得一个稍微好一些的下场,其中就有“重操旧业”进行背叛的张良落得了善终。
韩信确确实实是为刘邦攻取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其过程中还发生了两次兵权被剥夺的事件,但是韩信每次被剥夺了军队之后都能再次轻易地训练出一支新的精锐之师。他具有当代最强的练兵手法,也正是这种才能令人感到恐惧。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之一。在刘邦第一次剥夺韩信兵权的时候,蒯通就建议韩信应该准备自保,不然最终肯定要有悲惨的下场,可是韩信似乎是理解错了蒯通的劝谏,韩信竟然不是私下经营跑去向刘邦要求获封齐王。
这还得了?齐地在当时是中原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韩信要求成为齐王等于是将中原最为富庶的一个地区要吞占下去,刘邦打从心里不愿意接受韩信的要求。甚至想过要开动兵戈直接火拼,还是在张良一句“虚与委蛇”的劝说下刘邦才忍耐下来。
当时的蒯通肯定是被韩信的大胆吓出了一身冷汗。在惊惧的同时蒯通也可能是理解成韩信终于有了自立之心?其后蒯通一直在帮助韩信攻取齐地和楚地以北,攻城略地的同时蒯通也发挥了不俗的内政才能。这样一来韩信所拥有的疆土发展情况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