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第 107 章【雪灾篇全部删除重写】(2/2)
让他们比较惊讶的是,卢父虽不会说他们本地方言,却能听懂他们的话。
领着他们到潭州门口后,一人留下和城门口登记户籍的户籍官耳语了几句,另一人迅速入城,估计是要去太守府禀报。
上面有人和没人的差别天差地别,更别说与潭州城一把手有关,户籍官和官兵对他们这群人都算客气,甚至称得上和蔼可亲,问他们从哪里来,和太守的关系,和会稽贺氏的关系等等。
卢父也是个圆滑的,能回答的当然就回答了,不想回答的,就装作听不懂南方方言,鸡同鸭讲的样子。
最终门口的户籍官放弃了与他们套话,等待去太守府报信的人回来。
不多时,报信的人便起码赶来,下马后就立刻说:“信使是谁?快速速与我去面见太守大人!”
户籍官看出来人急色,怕是太守大人急着见信使,忙叫人迁出一匹马来,问卢父会不会骑马,在卢父表示不会后,来人便带着卢父骑马迅速去了太守府。
卢桢、张顺他们本想跟着一起去的,还不等他们开口,来人便带着卢父一阵风的走了,可见太守心急如焚。
贺蕴章兄弟一行于半年前便从京城往会稽去,又逢西北方大地震和瘟疫,半年都不曾有消息,赵太守早已心急如焚,此时突然传来外甥的消息,赵太守是一刻不愿耽搁,传信使。
太守大人收到信立刻打开信,看到贺蕴章兄弟俩已经由人护送回会稽后,总算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些笑容,又拉着卢父问了半个多小时,主要是问贺蕴章兄弟俩在路上的情况,最后才让卢父离开,叫人去妥善安置卢父一行。
卢桢觉得卢父应该是没有危险的,可穿越五个月来,她和父亲还从未分开过,加上古代视人命如草芥的德性,卢母是急的不停站在骡车上向内张望,卢桢是看一会儿停一会儿来回走,看一会儿停一会儿又来回走。
好在卢桢他们并没有等太久,卢父就被人带回来了,回来后,还由太守府的家臣领着,替他们这群人登记落户。
如卢父所料,原本是商户的他们,在有了赵太守这层关系后,居然全都被重新登记为良民,入了良籍。
入城是不可能的,入了良籍,便可以开垦荒地。
他们被分到距离潭州城很近的一个叫做茶亭镇的地方,位于潭州以东,距离潭州城不过两个时辰的路程。
潭州西边多以山丘为主,东边以平原为主,靠近云梦湖,水草丰沛,土地肥沃。
流民来此,多是分往潭西,潭东者少。
卢桢他们能够分到潭东,明显是受赵太守照顾。
领着他们去茶亭镇的依然是那两位刘姓和陈姓官兵,因是太守家臣亲自交代,刘姓陈姓两位官兵对他们越发客气,到茶亭镇寻到掌管户口赋役的里正,里正听说是太守亲自吩咐下来的,自是客气,亲自领了他们去距离茶亭镇不远一个叫黄花村的地方。
黄花村距离茶亭镇步行只需一个多时辰。
里正领着这么多人来黄花村,还跟着两个官兵,自是引得黄花村的村民注意,很快便有人将村长叫来。
里正便向卢父他们引见了村长等人。
黄花村的人大多数都姓黄,祖祖辈辈生活在此,对于里正突然引来这么多的外乡人,且都是晒得如此黑的难民,村长看到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皱眉,显然很不欢迎卢父他们,村里闻讯过来围观的村民,脸上同样是好奇和排斥。
里正大约是知道他们想法,用卢父都听不懂的方言和村长说了什么,村长这才面色稍霁,客气地打量了一下卢父他们,见他们车队有牛有骡子,牛就有三头,骡子更是好几只,知道他们是有些家底的,不是会拖累他们黄花村的赤贫,朝卢父点了点头,继续用他的方言,指着附近的土地,呱啦呱啦说了很多。
里正对卢父笑着说道:“黄村长说,这村里的地都是有主的,无主的荒地只有靠山上那一块,但山上野兽多,为安全起见,建议你们最好在村尾建屋。”顿了顿,补充道:“黄花山背山面水,这山就不多说了,黄花山,因夏季漫山黄花菜而得名,主要说说这水。”
里正道:“咱们这正好处在云梦湖尾端,基本每过十年左右,便会发一次大水,是以黄花村及附近村落多选地势较高处,依山而建。”
他领着卢父望向附近坐落在距离山脚不到三四里,自上而下呈梯形的各个村落,“但你也看到了,村里好的地段多已有主,你可以选择建在山脚,也可以建在村尾,建在村尾,只需在建房时,用砂石建一高台便行,且离村较近的田地多为有主之地,能够分给你们的,只有窗户靠近大泽的荒地了,你们建在村尾,离你们的地也近些,以便农耕。”
一般流民分配到此,里正哪里会和他们说这么多废话,直接交给村长,由村长划一块地就不错了。
他这番话算得上提点了。
本以为卢父会选择建在村尾。
没想到卢父看了看周围环境,指着距离黄花村不远的一处孤立的高处:“那块地有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