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艰难的起步(4/4)
同时,由于美军执行的对日报复性袭击“东京上空30秒”,之前并未通知中国政府,执行完任务后飞机却需要在中国军队控制的机场降落,因此也引来了日军的报复性攻击。
为了避免美军飞机再次进攻日本本土,日军于5月发动了浙赣战役,由于蒋介石害怕决战,采取了保守的防御战术,禁止部队轻易出击。让日军可以再中国军队面前畅通无阻的机动,因此中国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是金华,上饶,赣州,鹰潭等地相继失守,玉山,丽水等重要机场也被摧毁,浙赣铁路也被日军打通。
愤怒的蒋介石立即将所有的火都发到了史迪威身上,他指责美国政府援华物资未能送到,指责罗斯福不顾中国安危优先考虑北非战场。
最后,他甚至不客气的给史迪威下达了“最后通牒”,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在8-9月往印度调集3个师用来打通中印公路的交通线,并且提供给中国500架作战飞机,以及确保每月5000吨物资的运量,那么他就“取消中国战区”,做别的安排。
同时,由于身为美国将领的史迪威拒绝在这个针对美国政府的“最后通牒”上签字并表示支持,蒋介石不再接见史迪威,并且直接要求罗斯福“召回史迪威”。
收到“最后通牒”的罗斯福也是勃然大怒,他没想到蒋介石作为中国国民政府领袖,竟然拿停止抗战这种自毁民族的手段来威胁他多要美援物资——蒋介石虽然自称是美国在中国的代理人,但是这哪里是TMD代理人,明明是养了个不给糖就满地打滚的熊孩子啊!
同时,他也从史迪威和其他渠道了解到,通过驼峰航线运抵的大批本应用于抗日的物资,被蒋介石偷偷囤积起来,并没有用于抗日战场上,似乎是准备日后对付共产党和其他对手,这简直就是把美国当成了冤大头。
于是罗斯福一面派出自己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到中国区调解,一面通知蒋介石政府,美国政府拒绝召回史迪威,并且将所有美援物资的调配和监督权限交给史迪威管理。
当美国政府的回电交到外交部长宋子文手里时候,他也被这种强硬的态度吓坏了,在删改了一些内容后才敢交给蒋介石看。
同时,柯里博士也并非空着手来的,他向蒋介石保证——如果中国军队作出积极打通中印公路的态度,积极作战,才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且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并且保证,只要蒋介石想办法积极参加收复缅甸的作战,美国政府是会做到提供500架作战飞机和每月5000的物资提供的。至于召回史迪威,别想了。
看到自己的“最后通牒”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蒋介石这才开始服软,借着柯里博士下了台阶——毕竟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最后的胜利者是谁。这时候惹恼美国,退出盟国,甚至单独和日本媾和。那么美国的援助无疑就会找上“别人”——比如桂系,共产党等等。最后自己不但不是胜利者,甚至可能沦为和日本人的盟友同样的下场。
于是,蒋介石立即表示同意史迪威对于打通中印公路的计划,并且下令20个师的部队开始往怒江一带集结,准备接收美援装备和作战准备。
这场差点导致驻印军计划流产的fēng • bō终于过去了,史迪威重新开始和蒋介石讨论具体反击的计划,并且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驻印军这只全新部队的训练和整编中。
在这场fēng • bō中,史迪威可谓身心俱疲,他不但要对抗自身病魔的侵袭,而且当他80岁的母亲在美国去世的时候,作为长子的他也没有回国,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和缅北反攻的计划中。
因为他相信,这将是一只标杆式的中国军队,其成功必然会给中国军队展示出新式军队的风貌,甚至会引发中国军队的改革。他更加相信,有了这只标杆式的中国军队,这个民族战胜日本,收复所有的国土,将不再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为了美国利益,也为了他对中华民族特殊的感情。
1942年8月3日印度利多
在飞机空运走了杜聿明和整个第五军军部后,罗卓英正式向留在印度的新38师和新22师通告了命令——剩余的部队将暂时留在印度,准备接受整训,而他们的部队番号也正式变更为“中国驻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