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举棋不定(1/2)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1941年12月26日保山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新22师66团3营9连连部
“是,是,我知道了,营长。”
萧天河愁眉苦脸的放下刚刚接通的电话,长叹一口气。
杨成峰,崔玮等人急忙上前问:
“连长,怎么样了?咱到底出发不出发?去哪里?”
“怎么样?”萧天河苦笑着说,“原地待命!做好往东调遣去广西一带的准备。”
“怎么能这样?他们还有个准没有?”崔玮忍不住叫了出来。
杨成峰在一旁脸上发烫——那一番激情洋溢的训话仍然在他耳边萦绕,也让他更加难堪,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弟兄们。
当然他也明白,虽然当兵的打仗肯定是要听从命令,服从安排。让去哪里打就去哪里打,让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但是士兵也是人,会有士气问题。动员都做好了,誓师大会也办完了,这么一日三变,让部队官兵都满心疑惑,对于士气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上峰怎么能这么做?”杨成峰一脸丧气的自言自语说道。
萧天河却只能是一脸苦笑的摇了摇头——对于国军来说,这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早在87师的时候,他就听那些老兵说过。淞沪会战之前,军方原先计划是让87,88,36三个德械师趁日军来不及准备,先发制人的进攻,把鬼子在上海的据点都拔掉,把他们赶下海,逼他们再来一次“抢滩登陆”。结果部队刚一打起来,日军措手不及,据点连连失守,上面却突然紧急叫停,甚至不管部队已经展开和日军开始交火,而北平那边都已经打到白热化了。上海这边却强行要求交火的部队撤回出发地,把已经占领的据点还了回去。如此来来回回,竟然有三次,不但让各部士气大损,而且让日军有了充足的准备,完成了兵力的集结,动员了侨民,调来了海军舰队,加固了工事,并且侦查到了中国军队的相关情报。等到上峰折腾完了,确认日本人这边是非打不可了,再让部队按照原计划冲上去,这些部队立即遭到了准备充足的日军强大火力的打击,死伤惨重,阵亡将士的尸体将道路都铺满了,而且再也无法取得先前的战果。就连当时88师的师长孙元良都气的破口大骂:
“这打的什么jī • bā仗!”
9连被迫在附近的村落驻扎下来,不少士兵都一肚子怨气,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此刻,在重庆,他们的“上峰”比他们更加愤怒。
重庆黄山别墅
“娘稀屁!这些英国人,都是帝国主义者,没有什么好东西。”
那位军装笔挺,头顶寸草不生的委员长蒋介石,已经怒不可遏的破口大骂起来——都大敌当前了,中国军队主动组成远征军,应英国的要求准备入缅。不料这些英国流氓连起码的团结都不顾,出尔反尔,先是强盗般的把中国在缅甸来不及运走的物资抢走“防御缅甸”,同时又以强硬的备忘录形式命令“入缅部队不得超过一个团。”
不让进入,你TM当初早说啊!
组成中国远征军的中央军第5军第6军12月16号已经全部开拨,现在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保山。原来以为日军进展神速,英国人早已经火烧眉毛了,对中国军队的举动会十分欢迎,没想到这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蒋介石厌恶的看着和英国代表韦维尔将军握手的那支手,感觉肮脏,散发着一股英国人特有的让人恶心的异味……
“来人,伺候先生洗澡,把门窗统统打开,散散味。”
同样恼火的还有在一旁当翻译的“蒋夫人”宋美龄。这位信奉天主教的留洋女士原来以为大英帝国的绅士们懂得起码的礼节,没想到这些指高气昂的不列颠白皮猪把白人那种优越感和自大得不懂礼貌发挥到了极点。
放眼世界,虽然大英帝国这几年连吃败仗,先是在法国敦刻尔克被德国人追得连裤衩都扔了,几乎光着屁股游过英吉利海峡,靠着逃跑和出卖法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接着伦敦又几乎被德国空军夷平,本土岌岌可危。然后刚在北非虐了一波意大利人恢复点信心后,直接被隆美尔的劣势兵力打得找不着北,望风披靡。靠着德国东征苏联和毛子死磕,没兵力支援北非和登陆英伦三岛才捡回一条命苟延残喘。
在欧洲和非洲把“日不落帝国”的脸丢完了还不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们在亚洲又连续遭到了一连串堪称耻辱的失败。
12月10号,排水量3万5千吨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3万8千吨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在新加坡海域遭到日军攻击,两条战舰带着大英帝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一起给东方的鲨鱼开了洋荤。
接着,日军横扫马来半岛,当地英国军队纷纷扔下武器,“争先恐后”的向反方向发起了“冲锋”。12月25日,香港失守,而新加坡战役已经开始,驻守新加坡的8万英军被3万日军团团包围,即将高举白旗。
现在英国在整个亚洲所有的殖民地都岌岌可危,但是从来谈判的英国韦维尔将军这些人的脸上甚至给人以英国人正在大踏步向柏林进军般的骄傲自大感。
更为过分的是这位在北非被隆美尔打得满地找牙的将军在抵达中国后在公开场合公然称呼蒋委员长为“cacique”(酋长)意思是中国还是原始部落时期,完全不把中国人和政府放在眼里。假如不是滇缅公路对中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以他们这种态度,就是英国人明天就要死绝了,委员长也绝对不会派一兵一卒去帮忙。
但是厌恶归厌恶,好歹缅甸是英国人的地盘,委座也没有“收复缅甸”的决心。人家不让你去还能强行闯关破坏团结不成?明明你宣战布告都写了,这是因为日军“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才导致的直接宣战,一开始就将自己置于从属地位,因此听从“盟友”的安排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于是已经出发的第5军和第6军就这么在原地驻扎了下来,等待命令。
1941年12月29日,在原地驻扎了5天的整个第五郡已经是谣言四起,萧天河甚至听到了准备北上河南的传闻。
“北上?别TMD开玩笑了。”
听到这些传闻,一向大大咧咧的崔玮也气愤的说道:
“一会儿南下,一会儿东调,现在北上,改天再来个西征,这都快成一圈麻将了,上面到底有个准信儿没有啊,这些长官就喜欢折腾人。”
就连一向沉默的袁正刚也有些恼火了。
杨成峰倒是沉默了,他没想到,这鬼子虽然遍地都是,但是想打个日本鬼子竟然会这么麻烦?
“行了行了,命令就是命令,不能违抗。”萧天河倒是一脸早已经习惯了的样子说到:“东调还是北上都只是个传闻。上头那边指不定现在在打官司呢,鬼知道什么时候决定。不过,这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咱们得想办法给弟兄们弄顿好点的东西吃。”
“连长,这过年还早着呢。”周向远提醒。
“我说的是公历新年,这都民国了,不能老抱着过去那些年历。当然,老祖宗的年一样要过。”
萧天河命令。
“是。”
“还有,干等着也不是办法。只要不是火烧眉毛,上面这一讨论咱们就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现在这样,兄弟们迟早人心浮动。从明天起,各排班开始日常强化训练,让大家有事儿做,折腾累了,就不会老去想那些傻事儿了。我也不想老是拿给鬼子预备的子弹枪毙自家兄弟。还有,如果咱们真的要和鬼子硬拼的话,老崔,你从明天开始,除了正常的出操外,你每天找个时间,负责专门教导兄弟们怎么去和鬼子拼刺刀。”
“放心吧,连长,俺们西北军最不怕和鬼子肉搏了。”崔玮摩拳擦掌的说道,然后看了看杨成峰,又想起他之前成天找自己内务的麻烦,害得自己很没面子,故意用挑衅般的语气问道:
“副连长要不要也去听听,毕竟这在学校学打鬼子和真的打鬼子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
杨成峰冷笑了一声,轻蔑的看了看崔玮一眼——他在黄埔军校第17期中可是拼刺刀的冠军,自然没把这个西北军出身的“野路子”放在眼里。
“当然,一定去!”
一旁的萧天河则冲着杨成峰幸灾乐祸的笑了笑:
于是在不知道即将去向何处的这段时间里,一场新的强化训练就开始了,士兵们跑步越野,甚至挖战壕忙的不亦乐乎。
第二天,当日常的训练结束后,崔玮手上拿着一支日本38式步枪走到了队伍前面,一副派头十足的样子,目光和队伍中的杨成峰一对视,然后高举手里的步枪,用有些自大的语气说道:
“弟兄们,今天我给你们来看看鬼子手里的家伙,这是我亲自从鬼子手里缴获的,大家看清楚,这就是鬼子用的38大盖,长1米28,3点95公斤重。”
说完他熟练的从身后拿出同样是缴获的刺刀,安在步枪上。
“这刺刀快有半米长了,也就是说,一般鬼子手里的家伙什有快1米7,比你们当中的很多人都高。可能这鬼子也是觉得自己太矮了,怕丢人,所以整出这么长的家伙来装样子!”
队伍里传来一阵笑声,杨成峰则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这个士兵出身的军官在上面摆弄武器。
崔玮收住话,站在原地做好了一个准备的姿势,然后双手握枪,左脚猛的向前跨出一步,手上的步枪一个漂亮的突刺,动作干净利落,完美的诠释了“快”“准”“狠”的含义。
崔玮越发得意起来,一连串挑刺的动作一气呵成,步枪在手里虎虎声威,下面的士兵们也看呆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议论纷纷。
就连杨成峰也有些有惊讶了,他没想到这个非军校出身的军官基本功这么扎实。
崔玮一套动作做完,立即收起所有的动作,盯着下面,语重心长的说道:
“弟兄们,你们看着好看,生猛,但是你们要知道,日本人就是这么拼刺刀的,又狠又准,他们每一个士兵都能够做到我刚才做的所有动作,当年我们无数的好兄弟都是被日本人用刺刀捅死的,你们要记住。所以当年29军配了大刀来克日军的刺刀,还专门研究了克刺刀的刀法,但是咱们22师没配大刀,我没办法教你们怎么用大刀来破解日军的刺刀,也就是说,你们只能用同样的刺刀战来对抗鬼子。不过,我从来就没觉得你们这帮兔崽子能够在一对一的拼刺中打败鬼子,但是你们还能有各种招数来对付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