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取所需(3/4)
这无形给了源经基更大的压力。
屈服是迟早的。
用李晔的话来说,大唐能让他们在关东安身,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真以为大唐将士不能翻过关东山脉吗?
最终,源经基扛不住了。
因为关东的豪强领主们,在与冯道的觥筹交错中,逐渐表露出一种干脆彻底融入大唐的倾向。
站在倭人的立场上,这是最好的选择。
站在这些豪强领主的立场上,也是最好的选择。
融入大唐,他们还是关东地面上的豪强领主,甚至还会得到大唐的册封。
而源经基的满腔大志就付之东流了。
大唐的选择太多了,甚至可以再扶植其他人。
源经基不寒而栗。
他身体里毕竟流淌着桓武倭王的血液,也有自己的私心。
权衡利弊之后,源经基终于妥协了,做出极大的让步。
可以作出战争赔偿,但每年一百万太多,关东也拿不出来,最多每年十万缗,以陆奥沙金、伊豆珊瑚交易。
每年向大唐输送两万青壮,不限于倭人,虾夷人、渤海人皆可。
同时青壮赴唐三年后,必须回到关东。
关东的具体情况,这一个多月以来,冯道已经摸清楚了。
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不过在人力上犹有富足。
谈到最后,将每年输出的劳力改为两万五千人,五年后归国。
双方都各退了一步。
五年两万五千人,也就是十二万五千人。
关东之地的倭人差不多一百五十万左右,若是算上西面的尾张、三河、远江、甲斐等国,北面的上野、下野、陆奥、出羽等地,名义上源经基辖内的人口差不多两百多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