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倭寇之患的由来(1/3)
在沧州城呆了两天时间,苏超带着他的一千特种缇骑继续南行。
他并不打算一路疾行,而是要把沿途的各大州府都看一下。
从沧州城开始,然后是济南府、大名府、开封府、淮安府、扬州府、南京、苏州府和杭州府。
然后在杭州府上船,沿着海岸线南下,继续巡查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福州府、泉州府,最后在广州府上岸,再从陆路回去扬州府。
苏超之所以定下这样的一个巡查路线,就是想要了解沿海各州府的实际情况。
同时他也要先看好开海市以后,要在哪几个地方先设立海市衙门。
苏超之所以在山东一掠而过,并不多做停留,是因为山东自成祖皇帝之后就极少遇到倭寇的侵袭。
山东、河北之所有极少遇到倭寇侵袭,一是因为永乐大帝将都城北迁到北京以后,大明的政治中心也跟着背移,朝廷在山东河北等地的防御力要远远的大于南方诸省。
二是到了嘉靖朝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而对面的日本,则大约两千万,这八千万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互补市场。
由中国,即江苏和浙江提供生丝、丝绸、瓷器、蔗糖、药材、书籍以及其他工艺品。
福建提供铁器、铅(吹灰法原料)、生丝、蔗糖和瓷器等,
日本则向中国提供硫磺、铜、银、金、刀具及其他工艺品。
就是山东一线不怎么受袭击的原因,日本需要的东西,大部分在东南,而中国北方只有盐、铁器和棉花在日本具有竞争力,而这些在福建和江苏都有,
至于广东,很简单,离得远,况且别人主要做东南亚的生意,耕地又足,只有在“倭寇”们往南跑的时候,才受到波及。
然后就是运输技术了,也就是船。
嘉靖倭寇之所以在性质上一直被人诟病,是因为在整个倭乱时期,日本就没有办法制造出适合在东海海运的海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