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篇(22)(2/2)
为什么历史对这个人物,只是蜻蜓点水。从残存的史料,还是能够得出一个大概。现在,就来说说,昌平君这个人物的出现,是如何导致秦国伐楚惨败。
先来,看一下昌平君的个人信息。
生卒: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
职业:秦始皇时期的重臣,楚王负刍被俘后,举起反秦的旗帜,被称为末代楚王。
父母:父亲是楚考烈王,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
公元前272年,19岁的楚考烈王被送去秦国为质。不知道,是什么巧合下,结识了秦昭襄王的女儿。次年,公元前271年,昌平君出生在秦国咸阳。
有可能楚考烈王和秦昭襄王女儿的感情不好,或许,还有其他原因。所以,楚考烈王在秦国有个儿子都不知道。
昌平君因为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还有楚系芈八子、芈戎、华阳夫人的关系,昌平君在秦国慢慢长大,发展也不错。据说,昌平君,长得帅,还有才华,身份高贵,就是不知道父亲是谁。
昌平君第一次亮相登场,是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剪除嫪毐之乱。
随后,昌平君平步青云,在秦始皇身边,深得秦始皇信任,被封为国相。
然,一件事打破了平静,改变了这对君臣的关系。公元前236年,秦国伐燕打楚的时候,韩国贵族发动叛乱。
秦始皇凭借强大的武力,平定了叛乱,杀死了韩王安。
但,谁去管理,bào • luàn之地,这是秦始皇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去这种地方,要镇住这里的人,要有能力、有威信,更要忠心,还要得秦始皇的信任。
于是,昌平君进入了秦始皇的视线,前往叛乱之地。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亡韩。对于韩国亡国之君,如何处理。昌平君建议,善待,不断宗庙社稷。秦始皇采纳了这个意见,韩国叛乱,昌平君遭到牵连。
昌平君去了bào • luàn之地,凭借他的能力和威望,处理好了这件事。这里的人,除了韩国百姓,还有楚国百姓。在昌平君的治理下,很快稳定了局势。
这里,有个问题,昌平君是秦始皇身边的重臣且深得信任,位居高位。又在bào • luàn之地,呆了三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昌国君叛秦呢?
有两种说法:
昌国君反对秦始皇暴虐好杀
昌国君对母国的情怀。
这两个观点,肯定是有的。但,值得主意的是,昌国君出生在秦国,长成在秦国,建功立业也在秦国。
他和楚国,没有啥关系。你说他对楚国有很深刻的感情,可能要画上一个问号?
那么,秦始皇知道昌平君的身份吗?
可能不知道。
如果秦始皇知道昌平君的身份,他要亡楚,是不会让昌平君驻守要地。
那么,昌平君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来bào • luàn之地之前,他应该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毕竟,楚考烈王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所以才有春申君的桃代李僵之计。
也许,秦昭襄王女儿和楚考烈王那段宫闱之事,让秦国颜面尽失。昌平君的身世,被秦国君臣封杀,知道实情的人很少。
昌平君不知道自己的生父?秦始皇也不知道昌平君的身世。当昌平君来到bào • luàn之地,才从其他人哪里,知道自己的身世。
一个是对秦国的感情,一个是对母国的感情。
如果,他支持秦国灭亡楚国,他如何面对楚国的列祖列宗。如果,他支持楚国,又如何面对秦国的养育之恩。
最终,昌平君做出了选择:舍弃了现在拥有的一切,选择自己的母国。
因此,秦始皇亡楚,昌平君就要救楚。同时,也标志着昌平君辜负了秦始皇的信任,也象征着昌平君从重臣,走向了秦始皇的对立面。
昌平君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秦国亡三晋,伐燕国,势头正盛。他要救楚国,就要看准时机,一击而胜。
而,这个时机,就是秦国伐楚。
就当李信和蒙武打得很出色的时候,昌平君在大军后方,发动叛乱,联合楚军,前后夹攻。
最终,李信大败。
这也是秦始皇横扫诸侯,遭遇最大的一次惨败。昌平君以秦国惨败为贺礼,加入了反秦的大业。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这一次输的很惨。楚将项燕,发动突袭,攻占两营,杀死了秦国七名都尉。李信,带着残部死战,才逃出生天。
李信在前线打了败仗,加剧了秦国国内的动荡。有的人认为,诸侯还有实力,灭诸侯需要时间。有的人,继续伐楚,找回秦国的颜面。
那么,秦始皇面对这次惨痛的失败,他会如何选择?
是坚持伐楚,兼并天下?还是,暂停兼并天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