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人物 > 秦始皇篇(8)

秦始皇篇(8)(2/2)

目录

想不明白,真想不明白。

只能说明一件事:李斯糊涂了。

但,李斯心里明白,他向往高山,唯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李斯的这个决定,是踏出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有句话说得好,知识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改变命运。

这句话,古今中外都让人受用。

李斯放弃了按部就班、残度余生的生活,辞官去了齐国,拜在了一个很厉害的老师门下: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还结交了一个优秀的同学:韩非子。

一个名动诸侯的老师荀子,一个优秀且出生王室的韩非子,不仅开阔了李斯的眼界,还让他爱上了读书,且专研了一门课程:法学。

随着时光流逝,李斯学有所成。学成之后,就要选择入仕诸侯。

李斯又说了一句气动山河的话:人的耻辱莫大于卑贱,悲哀莫甚于穷困。我不想过着这样的生活,我要改变命运,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这句话,说明了李斯有个宏伟的目标,不愿意一辈子庸庸碌碌地活着,他要位极人臣。

有目标,就会有选择方向。

那么,学成之后的李斯,会选择哪国诸侯呢?

答案:秦国。

李斯选择西入秦国,拜在了吕不韦的门下当官。

命运似乎给李斯开了一个玩笑,很快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遭遇:吕不韦被贬。

效忠嫪毐的门客,被贬蜀地。吕不韦失势,他的门客也遭受牵连。

李斯干了一件事,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主动去见秦始皇。

并说了两句话:

1、凡干大事的人,都必须抓住时机。

2、一定天下。

第一句话,李斯既是说给年轻的秦始皇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第二句话,才是秦始皇最想听的。

李斯本以为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登上了权力的阶梯。只要他一步一步往上爬,他就能登上权力的顶峰。

命运又给李斯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下达了逐客令。

这一次,李斯如何化解危急,与命运对抗呢?

接下来就看一下,李斯与秦始皇之间流传千古的文章:谏逐客书。

李斯表明观点:驱逐令是错误的。

然后,论证为什么驱逐令是错误的?

1、秦国称霸西戎(以秦国开疆拓土的先祖说法)

2、商鞅、张仪、甘茂、范雎对秦国的贡献(现今说法。)

进而证明,外来人对秦国是有功的。也说了一个拒绝接纳的后果:秦贫国弱。

接下来,李斯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针对人,还是针对异国的一切?

1、秦国的日常生活水平(吃、穿、住、行)与异国息息相关。

2、美女、音乐来自异国。

摆明观点:驱逐外来人才,不能驾驭天下,制服诸侯。

李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了给秦始皇一个台阶下,又提出了两个观点:

1、泰山不绝泥土,方能成其高。

2、江海不弃细流,方能成其深。

随后,李斯拍了一个马屁,说了三皇五帝的功绩:土地不分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

李斯也说出了驱逐的后果:

1、天下贤士,不敢西进。

2、资助敌国,充实对手。导致国内空虚,诸侯恨秦。

李斯的说辞很给力,切中了问题的关键,尤其说了秦始皇想听的话。最终,秦始皇接纳李斯的观点,收回了驱逐令。

这里有个疑惑?

都说,君王一言九鼎。秦始皇是一国之君,刚发出了政令,又收回。有失君王的脸面。

为了君王的颜面,有错,也不会认,还会一错到底。

毕竟,没人指摘君王的过失。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取消了这项政令,打自己脸面?

我想有以下原因:

1、李斯的劝说,说到了重点:若无人才,如何定天下。

2、秦始皇心中的伟业:若能安定天下,丢点脸又有什么。

3、平衡国内局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秦始皇敢犯错,也能改错。

李斯、茅焦,在秦始皇亲政后,规引错误。

那么,接下来,谁又会出现在秦始皇的面前呢?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