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篇(15)(1/2)
献赵VS降秦
冯亭,这个人是谁呢?
韩恒惠王为什么会以他为郡守,善后上党的事情。
由于资料残缺,没有记载冯亭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时间。
史料,留下了几句话:秦国攻伐野王,韩国以上党请降。冯亭以上党献赵,被赵孝成王封为华阳君,最终引发了秦、赵两国之间的大战:长平。
当然呢?
还有冯亭的后代也有知名人物:如冯去疾成为秦朝的丞相,冯劫成为了御史大夫。
简单说,冯亭的后代子孙,混得还可以。
有的人说冯亭是背主求荣,出卖韩国的利益。
也有的人说冯亭是韩国的救星,转移了秦韩之间的矛盾。
那么,冯亭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他忠于韩国,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说他背叛韩国,他却不接受赵国对他的封赏。
也有人说,冯亭献赵,是和秦国的一场交易,进而得到了入秦的入场券,其后代子孙才能在秦国为官。
对于,冯亭是一个怎样的人,任人去说。
现在,还是来说说,冯亭与上党的那些事。
此时的上党,可谓是烫手的山芋,谁去接,都会很烫手。
处理好了,会留下割裂疆土的骂名。
毕竟,割裂疆土,这个名声,是不好听的。
虽然,你只是个执行命令的人。
但,其他人不敢骂最高当权者,骂你这个执行者,也是可以的。
就像晚清时期的李鸿章,他只是代表晚清去签订屈辱条约,结果被骂得很惨。
那个晚清四大名臣的李鸿章,在一片骂声之中,郁郁而终,离开了舞台。
上党处理不好,会辜负君王,还会连累家族,更会殃及自身。
再加上,眼前的局势也不乐观。
秦国咄咄逼人,韩恒惠王割地势在必行,上党郡军民不听诏令。
这个时候,冯亭站出来,只能说:很有勇气。
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信息:冯亭胆识过人(不怕事)、有能力(能处理好)、有自信(敢给自己找麻烦)、忠心可靠(得到韩恒惠王的认可)、为领导分忧。
至于冯亭有没有其他的心思,这也不好说。
接下来,就来看一下,冯亭是如何接过烂摊子,为主上分忧。
韩恒惠王面对秦国嘟嘟逼人,上党郡不听诏令。此时的韩恒惠王,可以说是一点威信都没有。
不割上党,要被秦国揍。
割上党,上党郡不干。秦国得不到上党,也要揍韩国。
就在韩恒惠王束手无策的时候,冯亭挺身而出,临危受命。
韩恒惠王见有人替他分忧,替他解决问题,也不吝啬,将上党郡守的虚名交给了冯亭。
至于韩恒惠王是看重了冯亭的能力,还说想找个人替自己处理麻烦,这都不好说。
选择冯亭,他也不吃亏。
毕竟,割上党的事情,是会留下骂名。很多人都选择规避,冯亭却站了出来。有人替他去承受骂名,韩恒惠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冯亭带着韩恒惠王的使命,去了上党。
当然呢?
冯亭敢接这个烂摊子,说明他还是有能力且有自信善后这件事。
那么,冯亭去了上党,会如何妥善处理这个烂摊子呢?
安阳君都不能处理上党,他能吗?
且看,冯亭的出色表现。
冯亭去了上党,宣读了两项政令。
1、接替前任郡守靳黈。(表明自己的身份,也代表自己做事是有法律依据)
2、宣布了韩恒惠王的诏令:割上党。(替人办事)
但,冯亭的这两项政令,没有得到上党郡军民的拥护,反而他还被指摘成为韩氏的罪人。
冯亭不愧是干大事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没有自乱阵脚,反而镇定自若,迎接袭来的暴风雨。
很多人,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会选择用武力镇压。
冯亭采取了和平的方式,给了不合作的人说话机会,也努力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得到的结果:不合作。
冯亭也真有耐心,告诉这些人一个现实:韩恒惠王割上党,已成定局。无论你们接不接受,上党已经不属于韩国。
上党郡愤怒的声音接踵而至:
“竖子割地献秦,有辱先祖之名。他有什么资格,成为我们的王上。”
“决不降秦。”
“与上党共存亡。”
“反了。”
冯亭理解这些人的心情,他也不想割裂疆土。
但,他违背王命,就会牵连到整个家族的生死。他,能怎么做。
冯亭看着愤怒的军民,为了让他们认清现实,问了三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