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51)(1/2)
定北疆
赵主父率着十八铁骑,昼夜兼程回到邯郸。
此次入秦,赵主父在秦国折腾了几件事:
欺压秦国君臣、咸阳议政天下、大摇大摆离开函谷关。
还得出一个结论:秦国内政不稳,又无镇国名将。
回到邯郸,赵主父做了一个决定:出兵伐秦。
并,制定了从云中、雁门以骑兵为主力,直捣黄龙咸阳:攻灭秦国。
于是,赵主父召集心腹的大臣,来了一次深入交流,畅谈伐秦之策。
当该来的人来了,赵主父直接切入正题:孤,召你们前来,就是谋划伐秦。
随后,赵主父拿出了出使秦国的成果:堪舆图。
堪舆图上记载了秦国的山川地貌、河谷,以及主要关隘。
当然呢?还有秦国君臣的相关信息。
众人听了赵主父的发言,很受鼓舞,他们也想打秦国很久了。
伐中山、击三胡,没有挑战性。
打秦国,才能证明赵国的强大和存在。
对于伐秦,众人的意见一致。
但,如何伐秦,意见产生了分歧。
有人献策:合纵诸侯伐秦。
理由:
1、齐、韩、魏诸侯合纵,声势浩大。
2、联军统帅:齐国名将匡章。
这位齐国名将匡章是何许人也呢?
他就是田忌之后,齐国又一名赫赫名将,历经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朝。
其功绩:败秦、伐三晋、亡燕、三伐楚国。
联军有这位举世名将出战,打秦国没问题,这是支持合纵伐秦的观点。
反对:
1、打仗,人多是优势。但,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2、函谷关艰险,不好打。
若论人多,诸侯不及楚国。
可,楚国为何没能独霸诸侯?
所以啊!打仗不只是体力活那么简单,更不是说人多,就能取胜。
相反,人多有时候是优势,有时候反而是劣势。
反对的人,还附加了一句:五国之势,都不能攻破函谷。四国之势,能攻破函谷?
这句话是赵主父所想的,也是他想说的。
毕竟,楚、韩、赵、魏、燕加义渠都没能攻伐秦国。这件事是赵主父亲身经历的。
那么,齐、韩、魏、赵四国能够荡平秦国?
赵国君臣在合纵诸侯,兵伐秦国,这件事,陷入了僵持。
然,赵主父总是不按常规出牌,给出了另外一种方案:以云中、雁门南下伐秦。
他不仅要打秦国,还要单干。
赵主父的想法,吓坏了这些人。
众人都认为赵主父的想法很危险。
赵国和秦国单干,这不是...
赵主父太狂妄,狂妄到没边啊!
再说了,伐秦必经之路函谷关。
以云中、雁门伐秦,这能行?
很快有很对人站出来反对。
理由:
1、云中、雁门南下伐秦,存在一个不利因素,山高林密,道路狭窄难行,还有大漠。(地理行不通)
2、义渠人势力范围。(有个强大的对手)
若是按照以前的军制和战法,用中原车战、步战,这样伐秦是行不通的。
但,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不仅强大了国力,还改变了军制。
赵主父有一支王牌军队:铁骑。
铁骑的优势:
1、速度快、用的时间少。
2、不用携带太多的粮草。
这也是赵主父主张以铁骑伐秦的原因。
但,又有人反对。
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