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47)(4/4)
这种情况,赵武灵王也考虑到了。
他若去秦国,不能归。
国事就有年幼的赵惠文王负责,并让赵相兼任赵王太傅老臣肥义辅佐。
有胆大的大臣发问:赵主父入秦被扣押了怎么办。
赵主父眸色充满自信的答:孤,征战疆场大半生,岂会被秦国困住。秦国虽是虎狼,孤,何惧。
那人有意泼冷水:发生了又该如何。
赵主父:勿以为念。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
这下,大臣更没有话说了。
赵武灵王要去秦国历险,那就去吧!
此时,有个问题摆在赵武灵王面前。
那就是他如何亲自去秦国咸阳,摸清秦国君臣的底细。
赵武灵王总不能大张旗鼓的说:秦王,寡人来咸阳到此一游,看看到底能不能打你。
这样的话,说出口,注定是欠揍的。
就在这时,秦国派出使者来到赵国邯郸,替赵武灵王找到了入秦的借口。
那么,秦国为什么会派使者来赵国邯郸?
赵武灵王又以什么为借口孤胆入秦呢?
话说,齐、韩、魏三国合纵,起兵二十五万,奔向函谷关,这对秦国来说是第一个不好的信号;三国联军以齐国败秦、破三晋、亡燕、御越国、三伐楚国的三朝老将匡章为联军统帅,这对秦国来说是第二个不好的信号;最致命的是秦国无名将与三国抗衡,这是第三个信号。
局势虽对秦国不利,但嬴姓男儿,从来都不会选择向命运低头,只会逆天争命。
秦国对内:
一边动员一切可以作战的力量,加紧备战,迎战诸侯。
另一边国内戒严、关闭函谷关,以防诸侯。
对外:
派出使者携着宝物,前去结交燕、赵和宋三国。
秦国希望借助燕、赵、宋三国的力量来制衡齐、韩、魏三国。
秦国为了表现出诚意,派出魏冉为使携带重金前往赵都邯郸,以邀赵人为相之名,与赵缔结盟约。
与此同时,齐、韩、魏三国以‘匡扶正道,诛灭暴秦’为旗号,邀请赵国合纵诸侯伐秦。
一时间,赵国成为双方势力争取和拉拢的对象。
面对,秦使和赵国使者来邯郸。
赵主父从被动,变为主动。
此时,赵主父面临三个选择。
1、合纵诸侯伐秦。
2、助秦伐诸侯。
3、袖手旁观,让他们打。
赵主父深知秦、赵早晚有一战。
此刻,诸侯合纵伐秦,他便可借机弱秦强赵。
但,因为不知秦国底细,才举棋不定。
魏冉入赵,正好给了赵主父入咸阳的理由。
他亲自去秦国,了解这个对手。秦可伐,则合纵诸侯伐秦;秦不可欺,则与之会盟。
秦国,我来了。